■ 一日三十年
●1982年 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1985年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
胜利建成
●1987年 中国在超导体研究上获重大突破,首次发现了起
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超导体
●1990年 由谢飞导演姜文主演的电影《本命年》在“西柏
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
●1997年 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官员
●2000年 江泽民出席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
育会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老干部退休
进退之间 新老交替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晚年陈云在练习书法时,喜欢把郑板桥的这首诗抄送别人。
这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其生命的最后岁月,看到年轻干部不断成长倍感欣慰。
198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随后,一批为共和国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老干部大规模引退,同时,一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同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成立了过渡性机构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10年后的中共十四大,年满两届的中顾委“完成历史使命”后撤销。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领导干部退休制度起了一个缓冲作用。以此为发端,之后二十多年,中国逐步建立了干部任期制和公务员制度,使得干部管理和退休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选拔接班人这个事不能拖”
上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经验教训时,就提出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但是,这一设想在此后的近30年里并无进展。
“这是个遗憾”,汪玉凯觉得,在老革命家、开国元勋健在的年代,当时既没有高级领导干部的任期制,也没有建立离退休制度,对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形成了阻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废除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年轻化被重新提上日程。
197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提出培养年轻干部。对此,邓小平也很重视,他对王洪文的一番话念念不忘,1975年,“四人帮”在四届人大抢班夺权失败后,王洪文叫嚣“十年后再看”,意指他们年轻,有的是时间。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重提此事,表示“王洪文说的十年后再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1月2日,他在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提出建立退休制度,“选拔接班人这个事不能拖,否则搞四个现代化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但是,当时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提拔的年轻干部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年轻干部需要老同志传帮带。
“成立顾问委员会是个很好的办法。”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说,解决了传帮带、接力棒的问题。对于设立顾问,陈云批示:“退当顾问和离休制度,势在必行。”
1980年9月10日,陈云、邓小平、李先念等元老同志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一些老人对退休还是挺支持的。”93岁的石山老人新中国成立后曾给谭震林当秘书,谭震林进入中顾委后对他说:“我们这帮80多岁的人,什么都不能干了,应该让年轻人上。”
“让老干部退休障碍重重”
“实际上推行离退休制度是有阻力的。”1982年底,时年67岁的石山从中科院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居二线,到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当顾问,处于“半退”状态,当时他觉得能看得开。
但他见到一些刚60岁出头的老干部不愿意退休,特别是一些“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刚恢复工作还没有几年的人更不乐意,他们被耽误了十年,重新工作正干劲十足,对退休难以接受。
邓小平自己在文献中也提到过“让老干部退休障碍重重”,除了不想退的老人之外,还有些是担心年轻人经验少,担不起重任。
因此,在当时提拔一个年轻干部很不容易。1982年,胡耀邦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近几年提了一些年轻人,阻力很大,提不上去,去年提了两位部长,一位是郝建秀(1981年至1982年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四十几岁,打通思想就打通了半年,第二位是李鹏,电力部长,说服的时间就更长了。”(《回忆父亲胡耀邦》第467页)
阻力不仅体现在高层,也来自民间。
1980年5月,湖南锡矿山一位叫杨尊开的同志给中组部写信称:“解决干部年龄偏大,水平偏低的状况非常必要,但对党政机关吸收新干部,主要从大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择优选拔,有些想不通。”
对此,时任中组部部长的宋任穷亲自回了一封近2000字的长信,表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逐步实现年轻化、专业化”,1980年6月26日的《人民日报》予以全文刊登。
“老干部可以看戏坐头排”
尽管有反对之声,但现实形势逼人。
1981年5月下旬,陈云将自己的文章写给胡耀邦和邓小平,“因积劳成疾而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开追悼会的消息几乎每天都有……这样下去,书记处的现状断然难以为继。”
邓小平看完后批了一句话:“老干部这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好。”此后,邓小平还表示,“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
同时,对老干部的安排,陈云强调要使人心安定,要准备在这方面花点钱,有的地方可以搞干部休养所,有些老干部离休以后医药费困难,国家可以花一点钱,不管怎么样,这些钱花得起,一年几个亿就够了,再多花一点也可以。当然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要有思想工作。“有许多是可以不花钱的,看戏坐头排,开会上主席台,并不要花钱。”(《陈云传》第1704页)
1982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时说:“干部老化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两天后,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距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废止终身制,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10年650余万干部离退休
这一影响此后20多年里干部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大《决定》指出,妥善安排新老干部的交替,已成为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是必要的。其中,退居二线,包括当顾问和荣誉职务,不属于离休、退休。
《决定》规定: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副部长,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担任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一般不超过60岁。离休退休的老干部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
是年9月,中共十二大正式宣布在中央和省级设立顾问委员会,大会选出中顾委委员172名。9月13日,中顾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78岁的邓小平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为副主任。
邓小平指出:“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退休制度。”
10年后,中共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顾问委员会。
这一年适逢《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10周年,新华社1992年9月8日报道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3万干部离休,464万干部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