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篇(8)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怎么看

一次讲演会上,一位演说家手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问道:"谁要这20美元?"很多人将手举了起来。"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一些人将手举了起来。"那么,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并踩了几脚,此时的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谁还要?"他问道,此时举手的人已经稀少。

这时,这位高明的演说家才激动地说:"朋友们,不管我怎样对待那张钞票,它都没有贬值,依旧是20美元。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失败或遭遇的逆境击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了。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依然是无价之宝。"

从乞丐到商人

中国古代有"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说法,做乞丐,跪在人们的脚下,还不时地行礼作揖,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我常常想,恐怕比乞丐还消极自卑的人不多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乞丐都是自卑的,乞丐一旦建立积极的心态,他就会改变人生,取得成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路过,向乞丐的杯子里投了几枚硬币,便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又回来了,他取了一支铅笔,说:"对不起,我忘记了拿铅笔,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那位先生说:"我就是当年卖铅笔的乞丐。"这位先生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如何改变,关键在自己:一个人把自己定位为乞丐,他就是乞丐;定位为商人,他就是商人。

乞丐成为商人,正由于他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在大街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乞丐。前几年有一个报道,在深圳街头,跪着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脚下摆着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地上写着一行字:因找不到工作,已经几天没有钱吃饭了,请求路人帮助。偶尔有人投下一两枚硬币。报社的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路人,他们的观点几乎一致: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二十多岁,怎么这么懒惰,哪怕给饭店去洗洗盘子,也可以吃上饭啊。采访一些公司的老板,也没有一个愿意接受这种懒惰的人。

从乞丐到商人

给头脑洒一点香波

当著名的公益人物马丁(Martin)博士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令他难忘的好老师。他常常会突然无缘无故地停下讲课,走到黑板前写下两个好大好大的字:"不能"。然后转过头来,笑着问全班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