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2)

1905年,俄国败于日本之后,如果俄国货币与信用体系崩溃的话,法国将遭受巨大损失,最终也会严重影响到英国。为了防止俄国的崩溃,摩根财团为俄国募集了8 900万英镑的国债,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英国终于也与俄国建立了紧密的金融联系,几年后的1907年8月,英俄两国相互妥协,在彼得堡签订了双边协议,划分了在亚洲的势力范围,正式建立同盟关系。

意大利在1862年统一之前只是一个政治分裂的地理名词,甚至很多地区都被法国、德国占领。完成统一后的意大利仍未摆脱寄人篱下的经济附庸地位。意大利的各种公、私金融业长期受外国金融资本的支配,与拉丁美洲的那些殖民地国家并无本质差别。银行、矿山和铁路投资均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意大利只能出口农产品来换取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金融宗主国与附庸国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法兰西银行为首的法国金融寡头垄断了意大利在国外市场发行的债券。法国资本在意大利的投资比在俄国的还要多,占到国外投资总额的30%。意大利政府则完全被法国金融家的意大利代理人所控制。

直到德、奥、意三国结盟之后,德国金融资本的介入才逐渐改变了法国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德国金融资本于1894年建立了代表德国势力的意大利商业银行,又于1895年建立了意大利信用银行。在德国金融资本的支持下,以德国通用电气公司为首的大工业财阀进军意大利,逐渐掌控了意大利工业的一个不小的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拉丁民族的意大利成为日耳曼民族的德奥之盟国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但是,法国金融资本并不甘心将意大利拱手让给德国人。1905年,法国兴业银行和信贷银行联手成立意大利金融公司,后改名为意大利贴现银行。后来,巴黎的金融集团又创建了意大利省信贷银行。法国人再次在金融上占据了主动权。1906年,意大利政府债券即将到期,要将旧债券转换成新债券,也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这项交易主要由罗氏家族法兰西银行所领导的辛迪加银团负责,尽管其中有7家德国银行,但德国人在10亿法郎的债券中所占的份额要比法国少很多。在整个债券转换的过程中,意大利一直与法国站在一起,这表明在三国同盟中意大利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义务与束缚宣告终结。“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正式瓦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