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难投亲大武汉(6)

当然,当得知英国政府同意日方提出的关闭滇缅公路的要求后,美国政府极为不满,认为关闭“通商大路”伤害了美国利益,随即对废铁和石油的出口实行签证控制,而在日军入侵法属印支的第三天,罗斯福宣布除西半球各国和英国外,禁止向其他国家输出废钢铁。这使日本在紧缺的战略物资的保障上倍感惊恐。日美矛盾由此激化。

1941年12月7日,美国以沉重代价换取的“事实”——日本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这使美国的立场彻底改变,乃即刻向日本宣战,同时向日本一伙的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由此,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变为参战国,与中国、苏联、英国等国家并肩作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同盟国重要盟员之一。

当然,这是后话。

因为父亲与怡和轮的英国船长攀谈多了,自然也就熟络起来,船长同意用他船上的电台帮父亲给武汉的吴天池发了电报,通知了我们抵达的时间。所以当我们到港的时候,我的姑丈吴天池早已招呼了三辆马车,到江汉关以西的客运码头,亲自迎接我们来了。

天池姑丈的老家是无锡西门外河埒口镇,距离我的老家荣巷镇五华里。他年长我父亲八岁,是姨表兄兼姐夫,所谓的“亲上加亲”。姑妈则是我父亲的二姐,因为前面还有大姐,所以,我习惯叫她小姑妈。

早年,姑丈在无锡最大的聚源丰洋货号做学徒的时候,由于自修英语,成绩优异,还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的一些难题,从而被老板破格提升为正式职员。

他在“聚源丰”干了三年以后,考进大企业家荣宗敬、荣宗铨兄弟开设在上海的首家面粉厂,福新第一面粉厂,服务了四载。后又奉派到汉口,参加福新第五厂的筹建工作。五厂建成投产,他担任总务科长。

两年过去了,他又以出众的英语成绩考进英商汉口隆茂洋行,在调运部独当一面。因为办事认真效率高,待遇薪酬也高,仅仅年把,英国经理卡尔登非常满意,已有擢升他的打算了。

可是,由于跟伦敦派来的帮办詹姆森发生口角,那詹姆森骄横跋扈,理屈词穷却反倒吐了他一口唾沫,不受侮辱的天池立即奉还一记耳光。对于这场纠纷,卡尔登裁定是天池“无礼”,加上卡尔登业已查明,天池曾参加过汉口各界声援上海人民“五卅”运动的大游行。于是“两案并发”,隆茂洋行解雇了姑丈。

失业不久,天池携妻儿返回无锡,经友人介绍,加入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并且配合同志,筹组河埒口区的区党部,工作卓有成绩。但未及两载,“四一二”从上海开始了“清党”大屠杀,无锡的反动派如法炮制,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都须隐蔽转移。何处去?他只得潜离无锡,轻车熟路,重上汉口。

在汉口,天池先经营咖啡馆,后接办跳舞场,只不过三五年光景,便成了汉口最负盛名的、兼营西餐的“黑猫舞厅”的独资老板,并且买下了位于法租界的花园洋房一幢,最新式的流线型小汽车两辆,傲视娱乐业,跻身富翁行列。

其时,我父亲在上海做股票和公债交易失败,姑妈和姑丈便要他去汉口“换环境,享清福”。他高兴地应邀到了汉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享清福”仅两个月,1931年夏,这座华中最大的商埠便遭到特大洪灾,百万市民之家成了泽国,姑丈的事业尽付东流。此后,他再也无力开办舞厅了,直到抗战前夕,职业和行当几度变换,都不成什么气候。

1937年抗日军兴,天池经友人介绍,从一家营造公司的合伙人转为“公务人员”,进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购料委员会,在运输科担任副科长。

天池为人仗义疏财,重视友情,因此虽然做不成老板了,人们仍愿意和他交往。当“七七”事变不久,上海又发生了“八一三”事变的时候,他就认为此次抗战必将是长期的,而故乡无锡既靠近主战场上海,又地处江南平原,不宜固守,便给他表弟我父亲写信,主动邀约修敬堂的有关亲眷到武汉来避难,说是十几二十口人的住宿和伙食,他还承受得起。

荣巷修敬堂,一户小康的大家庭,创业者是我父亲的长兄荣秉渔,“修敬堂”的堂名也是他起的。

伯父从清朝光绪年间起,就为荣宗敬荣宗铨兄弟的纺织企业服务了,三十年如一日,堪称元老。

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点燃“八一三”战火后不几天,位于沪西周家桥而相互毗邻的申新第一和第八两家纺织厂,在同一个夜晚,即遭敌机狂轰滥炸,职工死伤四百余人,厂房和生产设备严重破坏,两个厂被迫停产,五千职工失业。三十年来从无失业之忧的伯父,同样在一夜之间丢掉了饭碗,并且不得不迁离工厂左近苏州河畔的周家桥地区,搬进随后便沦为“孤岛”的租界去避难,成了坐吃山空的“寓公”。──这样,伯父伯母的七口之家,自然就不可能逃往武汉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