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芭蕾与珠宝的往复流转(3)

战争也催生了另一支的繁荣--时装珠宝,其实就是假珠宝,由香奈儿女士发起,曾红极一时,到了今天倒更有势力了,许多时装品牌推出"时装珠宝"线,更富创意,更新快速,价钱也不便宜。总裁先生却一点没把"时装珠宝"看成是珠宝行业的污渍:"创意总是值得激赏的事,时装珠宝提高了入门顾客的素养,之后他们会选择高级珠宝作为收藏。就像品尝葡萄酒一样,刚喝到的不一定是好酒,但总会越喝越好。"

"敲你的鼓吧,狠狠弹奏班卓琴吧,在微凉的长而弯曲的萨克斯管上啜泣吧。"几天前,《纽约时报》引用了一句《爵士幻想曲》里的诗句,毫无上下文地回顾了1920年代的时尚特点:浮华变得不合时宜,购物变得拮据而谨慎,分身的衣服更受欢迎(减少买衣数量却增加搭配几率),耐用的猎人装、渔夫装和长靴是流行单品,颜色普遍比较晦暗。也许还有人佩戴珠宝、定制鞋子、在乡间别墅参加舞会,可就像《夜色温柔》里写的,穿白色晚礼服戴冕状头饰的女人,肩头上是朵枯萎的兰花,使人颓丧。如果非要把现实情景与1920年代"爵士时代"结束后的萧条作比,那刚刚过去的2009年春季时装周弥漫了另外一种气氛:穿金戴银、色彩缤纷的造型出现在T台上,一些平常都不敢搞的花俏出现了,丝绸睡衣秀或者缀满金属片的跳伞服,凯文?克莱恩虽然退休了,他评论说:"我也不大明白是为什么,也许越在困难的时候,明显很浮华的东西越受欢迎吧。"

就像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论述观点纷繁,时尚对此的反应也到处是矛盾的说法。《华盛顿邮报》认为妄图以华丽的着装点燃乐观情绪的哲学,已经时过境迁,二战时,各国政府都要使国民认为美、艺术和音乐可以使生活不那么艰难,9/11之后,上街购物是爱国表现,人们可以为了国家赊购一双靴子,可现在,购物跟爱国已经没什么关系,而是鲁莽行为。《纽约》杂志却依旧不动声色地展示那些闪烁的商品,隐喻明天会更好。美国的名牌店里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先是因为美元贬值,聚集了大批出手豪放的外国游客,几个月后,金融危机弥漫全球,游客撤走了,店里空空荡荡。贝恩咨询公司调查了五十家奢侈品公司后,预测2009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将会下降3到9个百分点。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2008年预估消费额670亿欧元,美国是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预估消费额550亿欧元,这是自9?11之后美国市场的第一次停滞。大品牌着手推出更低廉的入门产品,小品牌岌岌可危,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显示,一些历史悠久、长线投资并开拓了海外市场的大集团利润有增无减:爱马仕集团的美国市场自今年4月至6月间增长了10个百分点,Richemont集团(拥有卡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