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就正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因为他突出的成就,在这里就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吧。
司马懿,字仲达。179年出生于河南温县,病死于251年。
司马懿从小就聪明,能力也很突出。29岁时投到曹操麾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为魏国工作了近40年,辅佐魏国四代君王。最威风的时候,官职做到了魏国大都督,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是非常厉害的实权派人物。
他一生最伟大的成绩有二:
一是率兵成功抵抗诸葛亮的北伐,保证了魏国的安全。
二是基本上铲除了司马家所有的对手,为他的子孙后代篡魏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
因此,说司马懿是西晋王朝奠基人一点也不为过。
果不其然,14年后,他的子孙们统一了天下,建立西晋王朝。他也因此被孙子司马炎追封为宣皇帝。
在司马懿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善“忍”可以说和他的才智同样重要。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他留给后人的瑰宝。
司马懿一开始满怀信心投奔曹操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职业生涯会有多么的曲折坎坷。
因为他的对手是雄才大略而且猜疑心极重的一代枭雄——曹操。
在曹操与司马懿有限的几次见面中,他发现司马懿有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生理特征。司马懿扭头看人时很有特点,不动身体就可以将头扭转180°,很是吓人。曹操把司马懿的这个能力称作“鹰视狼顾”。
曹操认为,“鹰视狼顾”代表着桀骜不驯,忠诚度极低,容易反叛。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看人还是很准的,司马懿果然反了。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对他起了猜忌之心。从不让他参与重大决策,当然也不会给予他任何实权。最后只给了他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官做。
司马懿的满怀壮志,顿时被冰冷的现实浇为乌有。
不过司马懿到底是非常之人,他思考了很久。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忍。在这种极为不利的环境中,司马懿选择了“韬光养晦,瞻前顾后,明哲保身”。
他明白机会一定会来的,到了那时,他将一跃而起。
曹操让他坐冷板凳,做无权的闲差小官,他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干得很起劲,很出色。对分管的具体事务,经常加班加点,通宵不睡完成。对于不该官员干的出力气下等粗活,如割草喂马,打柴放牧,他也都亲身主动去做。
踏踏实实,十几年如一日,终于慢慢打消了曹操对他的疑心。
司马懿要等待的那个时机,马上就要到了。
曹操老了,身体不行了。到了该立太子的时候了,这是一场夺嗣的战争。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司马懿选择了曹丕,事实证明他选对了队伍。他暗地里没少做工作,很是为曹丕出了几个好主意,曹丕也非常感激司马懿,当然这些事情曹操是不知道的。
220年,曹操去逝了,曹丕继位。
曹丕的胜利就等于司马懿的胜利,他终于熬到头了。由于司马懿的拥立之功,曹丕很信任他。于是曹丕给了司马懿一些很有实权的官职,比如尚书,抚军大将军等。
6年后,曹丕也死了。不得不说曹丕是一个感恩的人。临终前,曹丕命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四人为新任皇帝曹睿的辅政大臣。
司马懿终于成为了国家有数的重臣。
不久后,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北伐魏国,企图一统天下。这个时候,魏国主持军政大事的是司马懿。
论计谋才智,诸葛孔明是三国中的巅峰之人。
六出祁山,孔明在战斗中几乎表现出了他全部的军事才能,但每次都由于司马懿的出现,而使得他被挡在渭河以南寸步难行。
观其细节,好像是诸葛亮胜了几筹,但从结局我们也不难看出,最后司马懿才是胜利者。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因为司马懿能忍耐,能平心静气地对待各方面的局势,从而坚持到孔明粮草不济自然退兵。
在和诸葛亮交战之时,司马懿常常坚守城池拒不迎战。
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送来女人服饰羞辱他,部下将士个个义愤填膺,他不但不恼,且穿之乐之,其度量胸怀足见一般。
还有一次,司马懿打了一次败仗,头盔在逃跑的过程中也给弄丢了,蜀国士兵拿着他的头盔当球踢。想激已经退回城池的司马懿出战,结果司马懿毫不理会。
司马懿的“能忍”真让人为之惊叹。他也凭着这点一直笑到了最后,将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