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附三:《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代序

附三:《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代序

自一九八○年认识沈从文先生,至一九八八年他辞世的八年间,每次进京,大都会联同王和王亚蓉女士,到沈家拜候老人家和沈夫人。不管有事无事,谈正事还是闲聊,总耽搁上好几个小时。八十年代初中期,专职于编辑出版事务,赴京次数较频繁,每回逗留时间又长,亲炙的机会自然多。我很怀念这一段日子,也视之为一生很宝贵的际遇。倏忽间,沈老去世也十五年了,但八○年初次晋谒沈老的情景,仍然记忆鲜明;当时蹦跳入脑海的“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的形象,也不因时间、人事的迁变而磨灭。

沈老晚年的二十年,在工作上最亲近的自是他的两位助手王先生和王亚蓉女士。沈老生前死后,我与他们两位一直是很亲近的朋友。从他们日常谈话中,我获悉更多沈老的事情,增长我对沈老的认识。或者是出版人的习性,我总劝他们写下来。他们两位都是很低调的人,也基于对沈老的尊崇,而有过多的顾虑,尽量不愿因文字而惹起不必要的是非。我认为名人首先是属于他自己的,其次是属于历史的,但在容易生是非的社会,心性善良的人有这种顾虑,可以理解。

王先生因病过早去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厚积未发的方方面面的学问,随身而逝,令人惋惜。作为沈老晚年最亲近、最信赖的学术助手,追随沈老三十年,如果王先生能写下长年在生活中的亲炙以及在学问上的请益琢磨,不用说,将会是了解和研究沈老晚年的重要文献。我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深信其历史价值,更感到这种损失无可补偿。于是转而“压迫”王女士。每次上京见面,苦口婆心,敦劝她整理与沈老在出差时的谈话录音,以及她对沈老的回忆,结集出版。为此甚至“责”以为历史负责的大义。近年,王亚蓉女士屡为疾病所缠,甚至有过生命危险,终了悟及时行事的重要、为历史留下记录的迫切程度。今年是沈从文先生百年华诞,为怀念沈从文先生,终于编写出版这本书。简单说明其中缘起,以为序。

原载《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

香港商务印书馆二○○二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