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里希——以一命抵万命(5)

海德里希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音乐天赋,曾专攻过一段音乐课程,练习小提琴与钢琴,原来想当个音乐家。不过进入青春期的海德里希目睹左翼激进分子造成的社会动荡,因而接受了右翼极权思想,加入了一系列民族主义青年组织。他的思想也悄悄发生了转变。

1922年,18岁的海德里希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参加海军,这个决定让他的父母大失所望。老海德里希期望他能够子承父业,花了很多心血培养他的音乐才能。海德里希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钢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战争结束后几十年,海德里希的遗孀丽娜仍然坚信:“按他的天资和才华,莱茵哈德始终是位艺术家。他能将感情转化成乐曲,假如当时世界不是这样支离破碎的话,我今天就不会是一位战犯的妻子,而肯定是一位小提琴天才的妻子。”

老海德里希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在那个时代,野心勃勃的海德里希早已厌倦了保守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循规蹈距、空乏无味的生活,他渴望冒险和荣耀。

老海德里希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这个决定,按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想法来说,海军服役满十年就可以享受德国政府的终身养老金,这在当时也是相当诱人的。

海德里希在海军的生活似乎还算正常。他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他在击剑、游泳或马术中经常战胜他们。后来,他还担任了党卫队全国领袖的体育运动总监。但他在海军里几乎没有朋友。

他长着蓝蓝的眼睛,鹰勾鼻子,宽宽的肩膀,修长的身材,白晳的皮肤。潇洒的风度,英俊的面容,健壮的体魄,真可谓上帝的宠儿。因而他一直是个被风度包裹着的怪人,他特立独行的作风,让人很难接近,与其说他没有朋友,不如说他自己封闭了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