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灌是因力尽落马,被疯狂的金兵乱刀剁死的,时年六十二岁。
据说有金将认出何灌乃这支宋军之主将,特枭其首献于宗弼马前。宗弼方欲取而视之,何灌那血淋淋的首级忽然须眉皆立,目开如炬,唬得杀人如麻的宗弼凛然色变,急弃之于地,命军士掘地丈余深埋,并于其上浇以符水辟邪。多年之后,每当宗弼想起何灌那双瞑而复开寒光凛冽的恨目,犹自心惊肉跳毛骨耸然。
战后,宋钦宗赵桓曾因何灌率部死战城北,对其之壮烈殉国表示哀悼。尔后却又因有言者上书奏请追究其弃守黄河的罪责,而追削了他的全部官秩。直至时隔八年后的南宋绍兴四年,由于何灌次子何藓的多次泣诉,经宋高宗赵构召集大臣复议,方诏复其为履正大夫、忠正军承宣使,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然因其一生中毕竟有弃守黄河这个洗刷不掉的污点,虽然同属为国捐躯,何灌终难与张叔夜、李若水、王禀等人在史册上并驾齐驱同列英榜,颇令后人扼腕惜之。
4
正月初九之晨宗望大军对汴京发起全面强攻的时候,李纲正在垂拱殿向赵桓奏事。得知金军开始大举攻城,赵桓的神经高度紧张,什么也议不下去了。他当即中止了朝会,命令李纲快去城防前沿指挥作战。
李纲一听战报,便知金军今天来头不小。他自然更是不敢怠慢,当下拜辞赵桓出殿,便带上亲兵卫队,点起奉命集结在宫禁外的禁军精兵一千余人,抄近路直奔新酸枣门。
新酸枣门位处皇宫正北,距离宫禁仅二十余里,是宗望计划在今日一举拿下的四座重点城门之一。这一路攻城部队由宗望亲自督战。他的如意算盘是,力争首先打破此门,进行中路突破,进城后长驱直入直捣赵桓的龙庭。宗望预计,只要他的这个中路突破成功,其余守城宋军将闻风丧胆不战自乱,那么他便基本上可以在今天毕其功于一役。当然,如果能在封丘、卫州或者陈桥门首先破关,其效果也差不多。
这种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战法,是宗望常用的攻城术。在南侵途中,他曾多次使用这种战法,一鼓作气地荡平了宋境内的一座座城池。与以往不同的是,经过昨夜的试探性进攻,他知道了汴京守军不似想象得那样弱不禁风,汴京城防也不似想象中的枯木朽竹,要啃下这块骨头,得认认真真地费点力气。因此今天他表现出了对作战对手少有的重视,在攻城伊始,便下令向城墙上进行了炮击。这种先用炮火开路的打法,他在攻打其他城池时还很少使用过。
火药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关于火药在民间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而将其有意识地应用于军事方面,则大致是始于宋代。史载宋太祖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便使用过火箭火炮等热兵器。
当时的所谓热兵器,与后来作为战争主要武器的枪炮,击发原理是根本不同的。其实当时的火箭,不过是将火药球缚于箭身之下射出去的可燃或可爆的箭簇,而当时的火炮,则是将火药制成球状,点燃后使用抛石机抛出。另外还有什么火球火蒺藜之类,那就是须用手工投掷的东西了。总之,当时那些火器的发射方法,都极其原始。直至南宋后期,中国才出现了略具近代枪炮雏形的突火枪和回回炮。
尽管当时那些所谓热兵器的科技含量低得不能再低,由于火药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杀伤力和摧毁力,它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是日趋明显,因而越来越受到了各国军政界的重视。辽朝和金国都很注重发展火药武器。鉴于此,宋朝曾有明令禁止硫磺焰硝外流。然而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硫磺焰硝乃至热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根本无法做到禁于域内。至靖康年间金军攻宋时,火炮火球火蛋之类的东西,早已不是宋军的专利。
金国的东西两路南征大军,都配备有相当数量的火器。宗翰在太原遭遇强硬抵抗时,便大量动用了各类热兵器。宗望因为一路进军顺利,还没怎么使用过它们。现在却是到了该把这些战神请出来助威的时候了。昨夜西水门失利后宗望没有继续进行强攻,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火炮和弹药尚且未及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