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3:揽魏晋风骨,展乱世风流

揽魏晋风骨,展乱世风流

文:闲庭晚雪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黑暗的时代。那是一个流血千里、刀光剑影的乱世,烽烟四起而又风花雪月,离乱困苦而又烟水朦胧,累累白骨而又繁华风流;始终弥漫的,是独独属于这个历史时刻的风骚与风流,而江山与龙廷、皇权与铁血,无论朝堂斗争,还是宫闱权谋,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流血千里,都是刀光剑影。

正因为乱世,造就了魏晋名士萧散、放任、悲戚、风流、能言善辩的魏晋风度与风骨,在端木摇的文中,这种魏晋名士的风度与风骨,内心的悲怆、个性的张扬与不羁,在诸多人物的身上都有生动的诠释。

《长恨歌》中的傀儡帝王宁泽,是一个身心被禁锢的悲剧人物。为了抒写他的悲戚、怨恨、孤郁,作者在文中写到:“宁泽十指抚按,流泻出低抑沉郁之音,仿若深夜行人,郁郁独行,黑暗笼罩,看不见前方的路,绝望满怀”,寥寥数语充分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困顿。在魏晋南北朝,多的是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名士。而亡国之君萧顶添,“身形摇晃,步履踉跄,全然是酒酣狂态。他忽然站住,举着酒壶往口中倒下去,抹了一把嘴角,将酒壶掼在石案上:我来。”接着便是琴音起,“音律渐高,音质悲旷,隐有肃杀之声,仿似要发泄出奏琴者积蓄已久的郁气与悲怆。”这段描写,颇有穷途末路的悲怆,作者对南北皇朝君主的形神描绘,确实是形神兼备,可见作者笔力非凡。若非对魏晋风度与风骨的深刻认知与仔细琢磨,只怕无法达到此种震撼人心的笔致力度。

本文的男主杨策,虽不是峨冠博带的翩翩名士,但能言善辩,处变不惊,自是名士本色。魏晋南北朝时期,身处上流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便是能言善辩。面对昔日君主萧顶添的责难,杨策慷慨激昂、质问昔日君主的一席话,掷地有声,铁骨铮铮,问得萧顶添哑口无言、羞愧难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尤其推崇“林下风致”,意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因此,该时期的女性崇尚个性自由,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与幸福,而这种时代的特质,在作者的笔下,也得以淋漓地展现。

根据历史的风貌,端木摇以工笔手法精心地塑造女主宁歌和其母华太后。豪放不羁、任性放恣的湘君公主,宁歌,惠敏放任,才智过人,不顾禁忌地爱上自己的兄长宁夏,虽是万般锥心,但依然无悔。此种秉性,是女性忠诚于自己内心追求的极致表现,是魏晋女子“林下风致”的充分演绎。

另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华太后,历史原型应该是北魏的冯太后,历史对她的评价是“文明和好色”。在作者的笔下,华太后奇谋诡略、权谋、擅诡计、多决断,通晓政事,心狠手辣,雄才大略,统一南北,如果登基称帝,会不会又是一个女皇武则天?华太后确实是一个传奇女子,被打入冷宫还能走出冷宫、重掌政权,那需要多大的智慧、谋略和勇气?然而,她男宠内蓄,宫闱靡丽,颇有冯太后的风采。

潜龙在渊,迟早要飞腾,且看作者如何更深入地刻画杨策,这个俯仰天地间的铁血男子,纵然有私心有野心有雄心,也许便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际遇!而宁歌,美艳骄纵、智慧冷傲,在他看来,她仅仅是一个令人怜惜的女子,随着痴爱之人宁夏的离世,两人之间该有什么样的情感纠葛?凤凰于飞,到底需要经历几许风雨?又回演绎出多少风骨与风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