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教历史,爸爸教地理,他们曾是北京大学最优秀的年轻教授,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合著了一本书,题目是:"地理和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文中,他们旁征博引,大胆阐述,开拓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崭新视角。
可惜他们出版此书的时间不对,是1958年。北京大学的右派指标太多,顾磊的父母就是因为具有新颖的见解而被划成右派,从而失去了做教授的资格,成为了人民的罪人。
如果顾磊将来能够参与新法的制定,那他就一定要严格把关:公平的法律是应该保护每一个人的,而不可以由于工作、学位、身份……从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他动了动嘴唇,然后决定放弃,李思德不会听懂他的,虽然他们现在的关系已经亲如兄弟。
在那最黑暗的一天。当顾磊在乌云压境、满目阴霾之中,踉踉跄跄地赶到河的下游,看到了冲到岸边的父母,他们的尸体已经僵硬。鬼使神差,他的双脚没有前行,反而引导着他后退。
如果时间回转,他一定会做不同的事情。在木桥摇摇欲坠的那个当口,他会像往常一样,每逢大风雨,就和父母一道,诚心善意地收留不敢过桥的行人。可他当时不懂事,更不知好歹,记恨着一个星期以来在学生宿舍里所遭受的种种委屈,心里只想早点回家安静休息,便没有答理要过桥的同学们。没想到自私酿成了恶果,得到最大惩罚的不是别人,是他。
如果当时主动邀请同学们和他一起回家,情形就不同了,父母还会欢笑地活着,继续教导他最重要的人生哲学:人无论如何不应该向命运屈服。
可命运到底夺走了他们的乐观,他们的洒脱,他们的勇敢……公平,这世界上有公平吗?
跪在泥泞之中,他已经哭干了眼泪。仰头向上,他用一双干涩通红的眼睛,久久地在灰暗的天空中横扫,试图寻觅到父母那自由飘荡的魂灵。
从此沉默,不想再说一句话,顾磊听凭着班主任付萍老师把他接到了家中。与李思德共享一间小小的屋子,他像个没有情感和知觉的机器人,并不在乎自己到底身在何处。
他甚至忘记了,李思德就是那个从中学开始,平白无故、蓄意找岔,带着全班同学欺侮他的大班长。始终逆来顺受,顾磊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反抗,谁让他是班上唯一的,反革命右派的儿子。
倒是李思德的转变最大,他寸步不离地照顾着顾磊,为他铺床端茶;轻声细语地陪他说话,好像生怕他去寻短见。夜间听着李思德的梦话鼾声,顾磊辗转反侧;突然间,他好像明白了父母牺牲的意义:幸存下来的顾磊,虽然还是右派的儿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后悔,因为他们错待了他的父母。这对反动右派,不仅不是坏人,反而是天底下最无私的好人。
班上那几个被顾磊父母抢救的女生,每天都轮流为顾磊送菜送饭,她们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吞吃干净才放心走开。然后是衣服、鞋袜、暖瓶、钢笔……也不知都是什么人送过来的。
付萍老师尽了最大努力,与一中校长、各科教研室主任达成了协议。这天她把顾磊叫到小桌子前坐下,告诉了他,她已经为他订好了今后的学习计划。
刚满15岁的顾磊,要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习并掌握所有的高中知识。付萍老师一定要把顾磊尽快送进他父母曾经任教的北京大学,这不仅由于大学有奖学金,能解决他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尽快履行起做儿子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