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GDP的新理念新模式(11)

(二)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新发展模式Ⅰ: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城市实施有力的资源调度和发展规划。

然而,以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方式,其忽视市民生活需求的弊端逐渐浮现。城市治理是对城市利益相关者的约束与协调。城市治理的主体从单一的政府转化为多元化的城市利益相关者。政府转型成为协商机制的执行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剥离可市场化的管理职能。

在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中,有一些共同价值贯穿始终。一是强调公众参与,政府在法律约束下充分尊重城市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二是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合作者、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增长的直接提供者。

新发展模式Ⅱ:从共性模仿到个性发展现代城市发展注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延续,塑造多元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使城市呈现富有自身思想与文化的个性特质。

政府在推动城市历史建筑的维护与恢复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有效的资金保障,其中政府的资金起到主导作用。

二是政府在开展工作中不仅需要鼓励与推动公私合作,而且需要吸引民间组织以及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开发与管理机制。三是政府需要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纳入区域的整体规划构架,并合理促成历史建筑的功能定位与功能转型。

新发展模式Ⅲ:从规模扩张到功能转型传统城市发展偏重规模扩张,大量周边土地成为新的城市区域,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经济超过了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强调功能转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倡导以持续的产业调整与升级推进城市主体功能的适时转型。

城市的功能转型应该兼顾居民生活品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注重以下四点。一是城市的功能转型和提升要有长期稳定的规划。二是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的组织者,提出总体框架,鼓励各界广泛参与,建立起开放包容的决策体系及协调合作的实施机制。三是城市功能的转型必须通过企业转型、产业转型共同推进。

四是在关注城市主功能转型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基本功能的协调优化,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品质。

新发展模式Ⅳ:从粗放开发到“善”用科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信息智能化、管理人性化的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广泛采用高新科技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一是政府要全局性、前瞻性、延续性地将低碳、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于规划、政策、标准规范等。二是研发应用低碳、绿色技术,在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城市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能源的依赖度。三是重视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集成应用技术的研发。

新发展模式Ⅴ:从水泥森林到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进而达到一种稳定和有序状态的演替过程。一是公众的诉求是城市完成生态转变的原动力。二是社会力量可以在多方面参与改革的进程,无论是规划的评议,还是主体的经营,公民、企业及非营利组织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政府是推动转变的保障力量,涉及法律制定、城市规划和市政设施建设,并对各方面利益群体加以调节及约束,使其更高效地发挥作用。

(三)世博理念融入上海未来城市发展

1 更加注重低碳化的城市发展一是要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低碳城市系统建设。把碳减排控制在城市建设的源头上。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能源供应结构调整要突出“清洁、低碳”,从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向更多利用低碳能源转变。能源供应方式调整要突出“安全、高效”,从集中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转变。能源平衡模式调整要突出“互动、智能”,从注重保障资源供应向供应侧与需求侧双向互动转变。鼓励因地制宜、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清洁、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运用技术成熟的低碳能源技术和产品,积极打造多能互补、能效较高、特点鲜明的低碳能源综合利用区域,探索具有可复制性的低碳样板区。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坚持“公交优先”理念,结合城市建设推进智能化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低碳化。在水资源方面,重视再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尽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在城市绿化方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森林和立体绿化建设,建立沟通市中心与新城的生态廊道。

二是要严格绿色建筑规范标准,引领全国低碳建筑发展。在建筑设计、规划、建筑、运营等全过程贯穿低碳节能理念,领先全国低碳建筑发展。严格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目前我国实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50%建筑节能标准可操作性及节能效果均不甚理想。上海可借鉴德国建筑能效证书的成功经验,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与标识制度,细化建筑节能的量化指标,制定建筑节能标准,保障上海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设立低碳建筑准入要求。现阶段我国低碳建筑建设中以区域形式推进的低碳建筑建设相对较少。上海可借鉴弗莱堡、巴塞罗那的成功经验,在示范城区招商时设置约束性指标,并做好区内的配套规划。完善建筑用能监测体系。目前我国建筑用能监测以少量抽样调查为主,缺乏可靠的建筑能源数据。

上海可参考思科馆与国家电网馆,利用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技术搭建在线建筑用能监测体系,更好地监测建筑节能的运行效果,为建筑节能标准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力度。聚焦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低碳经济有序发展。大力提升上海新兴产业规模和能级。上海应从新兴产业中进一步聚焦细分发展方向。在新能源产业中,聚焦核电、风电和太阳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新材料产业中重点发展特种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同时,大力推动能源服务业发展,为新兴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强世博低碳科技在上海低碳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示范和技术攻关。上海应结合自身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在世博会后进一步推广低碳技术的示范应用。并且挑选部分关键技术,组织各部门资源形成大量攻关项目,争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科技成果,并鼓励产业化推进。培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本次世博会上海收获了掌握技术的企业资源信息。一方面利用低碳企业资源,吸引集聚国际标杆企业,并以此作为低碳产业发展核心主体,带动国内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培育上海本土低碳产业主体,带动行业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