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世博会与上海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性博览盛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展览活动,历来享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它记载人类文明走向繁荣和进步的足迹,引领人类社会未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潮流,对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举办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举办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具备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在新起点上求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助推器,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加速器,对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世博会主题理念与科学发展观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不仅是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理念是世博会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个主题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和交流来推动全球城市化过程,重新寻找城市文明的曙光,建设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平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构建和谐城市,迈向生态城市。以期通过2010年世博会的实验,使城市的经济更发达、环境更宜人、生活更完美、交流更广泛、文化更兼容、社会更平等。

“城市”主题孕育什么内涵?至少有三层含义:

首先,城市是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都主要是城市的发展和延伸。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城市利用其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基础设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并肩前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产生了众多新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部门。

其次,城市是人类进步。城市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代代相传,构成社会进步。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在城市中得到最集中的展示。

再次,城市是未来。一个崭新的城市时代正在来临。在20世纪,大都市的光彩璀璨夺目;在未来的世纪里,城市居民的数量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居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时代”,城市化是我们共同的趋向。人类、社会与城市是与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的。在新的理想城市模式中,由城市的场景、城市的中心扩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又孕育了什么内涵?主题核心思想是: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我们追求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模式,造就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特色与亮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与“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一脉相承,也展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和谐社会精神。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模式。上海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比如,资源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环境和人口压力日益沉重,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上海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上海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本质上就是要彰显和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使世博会成为展示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