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整合市域空间资源,完善调整城镇体系,优化功能和产业空间布局,构筑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形态。
一是深化“四个中心”空间载体战略布局。“四个中心”战略布局的核心是突出标志性功能区的建设和能级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洋山保税港区等,同时把静安、卢湾、徐汇等中心城区作为金融服务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承载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以虹桥综合商务区为核心的大虹桥地区,带动长宁、闵行、青浦、嘉定、松江等区域加快发展,要依托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以及黄浦、静安、卢湾、徐汇、长宁等打造“购物天堂”城区。国际航运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大浦东地区的“三港三区”(外高桥港区、浦东机场空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航运基础设施和条件,以及浦东和虹口北外滩的航运服务集聚区。除上述重点功能区布局外,其他地区要依据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力,形成与标志性功能区互补错位的区域性空间载体。
二是优化调整全市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既要立足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需要,也要与各区县的特色结合起来。比如浦东张江、杨浦区、徐汇区等就是要作为科技创新示范区,普陀、闸北作为面向长三角的商贸物流枢纽。要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能级,进一步突出三条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黄浦江集聚带、苏州河集聚带、延安路—世纪大道集聚带),实现全面的、整体的繁荣繁华。进一步整合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顺应服务经济发展规律和功能提升的需要,打破行政区划,合理归并行政区域,提升城区整体集聚辐射功能,重点推进内外环区域“退二进三”战略,把内外环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空间。进一步加快郊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布局,进一步加强工业向园区集中,整合工业用地和中小工业园区,重点加强微电子、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船舶、装备等产业基地建设,特别要把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上海总报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25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要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布局,提高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实现规模经营,确保农用耕地。
三是加快建设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体系。重点推进“四港、三网、三体系”建设。海港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空港到2015年全面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铁路港要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沪宁城际铁路和沪杭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铁路枢纽型工程,信息港要全面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建成全长93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以1条环线、10条放射线为干线航道的高等级内河航运网。同时,进一步加快能源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体系、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社会事业资源配置要向重点郊区倾斜,注重提升社会事业内涵式发展的能力,由硬件建设转向硬件与软件并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要特别注重加强大型居住区的社会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配套。
四是高起点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在进一步推进嘉定新城、松江新城和临港新城建设的同时,“十二五”新城建设要更加突出以新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突出产业功能、居住功能、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要大力推进青浦(淀山湖新城)、奉贤(南桥新城)、崇明(城桥新城)等新城建设及相关基础设施、社会资源配套。青浦新城建设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历史文脉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凸显淀山湖江南水乡生态风貌,把青浦打造成最适宜居住的城区。奉贤南桥新城要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建设,突出生态环保特色,注重将新城的繁荣、现代与老城清淡、洗练的古文化历史元素有机结合,体现产业清洁、交通便捷、环境生态、生活宜居的“健康南桥”理念。崇明三岛要继续按照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要求,保护好湿地、河湖等自然生态,着力构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海洋装备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