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到的,是袁世凯的厚脸皮,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中国男人的可怜!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诚哉斯言,能破心贼的,世上没几个人啊。哲学家有一个,元代的理学家许衡,和友人们路过一处无人看管的梨园,大家都摘着吃,只有许衡没有动手,并且撇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梨虽无主,吾心有主”。中国出世的高僧们,也能做到:一个女人半夜借宿寺中,主持领她走进一房间,她问:“门上缘何无锁”?主持回答:“门上无锁心中有锁。”政治家也有一个,就是美国的华盛顿。独立战争结束后有部将建议他做皇帝,他坚决不干。心中无贼,或者说心中有锁,外人再起哄,再架秧子,我自岿然不动。可叹袁世凯修养不到,而且,一个梨子,一个女人,跟一个皇位的份量也不一样啊。假设许衡面对的是无人就座的皇位,倒不见得还能保持住我心有主的从容;假设一个僧人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普通女人而是全天下女人任我挑的彩头,也不见得还能保持住我心有锁的风度。封建文化土壤上,永远结不出华盛顿这样的果子,封建政治家,更没有此等修养,有的只是司马昭之心。
梁启超于1922年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人答应。”
第十一章
上下求索孙中山
教科书的说法是,自《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清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殖民者统治与剥削中国人民的工具。奈何辛亥革命的爆发及革命形势的发展,让洋人痛感,旧有的代理人太窝囊,太不济事,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代理人,找啊找啊找啊找,他们瞄上了袁世凯。
西方殖民者为什么会喜欢袁世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袁世凯在朝鲜时,就同许多英国人建立了友谊。袁世凯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练兵,洋人们发现了袁世凯的军事才能,认为,在清国的所有官员里,袁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外国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鼓吹军队现代化的人。
1898年10月27日,英国海军少将贝思福到天津小站参观访问,对袁世凯新军的评价是:清帝国仅有的一支装备完善的军队。当然了,他还夸袁世凯军纪严明,甚至夸袁世凯清廉。原话是这样的:“我观袁公之发饷情形,而叹袁公之清廉矣。”并且由此而大生感叹说:如果中国的统兵大臣都能像袁公这样,“华人何尝不可成劲旅耶?”袁世凯的军队确实是劲旅,单说硬件,就非常完善:第一,实行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制。第二,配备有步、骑、炮、工程、后勤等多兵种。第三,仿行外国征兵制,对应征士兵严格要求,并给家属多方照顾。第四,建军官学校,培养专门的军事人才。第五,聘外籍教官训练新兵。第六,全部西式装备。总之,就凭这支军队,洋人就对袁世凯刮目相看。
还有,袁世凯对义和团的态度,也很得洋人欢心。袁世凯必竟稍微具有了现代化常识。他倾心于西式兵法兵器,与迷信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当然格格不入了。正是由于与义和团格格不入,才导致他对于政府利用义和团对11个西方国家同时宣战的弱智行径由不满到阳奉阴违进而与其他督抚联合起来搞“东南互保”。由于义和团见洋人就杀,见教民就砍,所以,“东南互保”时,山东竟成了洋人的避难地,洋人不喜欢袁世凯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