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担心光绪东山再起。虽然自己大权在握,毕竟年龄不饶人,自己一旦Over了,光绪就重新出山了。
第二,自己现在的垂帘,合法性不够。虽然前面垂帘的合法性也不够,但毕竟孩子们都小,还说得过去。现在光绪老大不小的,自己还一直垂着,挺不好意思的。
第三,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大统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
马屁大臣们当然知道太后在打小算盘,同治帝的老丈人、太后的亲家承恩公崇绮在家坐冷板凳时间长了,逮着机会就想蠢蠢欲动,拉大学士徐桐、尚书启秀等密写一个奏折,想邀废黜光绪之首功,还拉太后的亲信、荣禄大人一同签署。
荣禄自然不像他们那么愚蠢,他曾在太后的授意下电询两江总督刘坤一,问他有何高见,刘坤一回电说:“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扶危定倾,责在公等。”荣禄还问过因《马关条约》而坐了冷板凳的李鸿章,对方回复说:“此何等事,讵可行之今日?试问君有几许头颅,敢于尝试其事?若果举行,危险万状。各国驻京使臣,首先抗议。各省疆臣,更有仗义声讨者。无端动天下之兵,为害曷可胜言。东朝圣明,更事最久,母子天伦,岂无转圜之望。是在君造膝之机,委屈密陈成败利钝,言尽于此。”李鸿章之所以把话说得这么冲,是他知道外国人什么态度,英国方面向他透露过,只承认光绪,其他概不承认。清政府若玩什么猫腻,后果自负!
两位大吏都这么敲打荣禄,荣禄当然不敢怠慢了,要求与太后独对。据《崇陵传信录》载,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1899年12月30日),两人QQ上了:
荣相:“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
太后:“无有也。事果可行乎?”
荣相:“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事不可不慎也。”
太后:“事且露,奈何?”
荣相:“无妨也。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
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
从荣禄的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他接受了刘坤一与李鸿章的建议,光绪还是要保的。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废掉光绪,而是先给光绪立个接班人。废帝就这样变成了立储。
慈禧说办就办,两个要求:第一,在近支宗室中选择皇嗣;第二,将皇嗣育之宫中以待承统。
不管是给光绪立嗣,还是兼祧同治,反正同治光绪兄弟两个都是“载”字辈,“载”字辈之下是“溥”字辈。慈禧环顾近支宗室子弟,有资格的有几个,比如溥伟、溥伦。溥伦前面说过了,同治死后曾有望继位来着,现在仍然有望,小伙子31岁,正是有为之年纪。但上回被老佛爷一票否决,这次更没戏了。溥伟呢,恭亲王奕訢之孙,它是恭亲王次子载滢的儿子,过继给了恭亲王长子载澂。小伙子时年20岁,精明强干,风度翩翩,不但承袭了乃祖的恭亲王爵位,还承袭了乃祖之风。越是这样越没戏,最终,慈禧选中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什么挑上这孩子呢?
第一,爱屋及乌。这孩子的父亲载漪目前很受慈禧喜欢。载漪是道光帝第五子惇王奕誴的第二子(第一子载濂,第三子载澜,三子刚开始均封辅国公),与老四咸丰的儿子载淳(同治)和老七奕譞的儿子载湉(光绪)皆为堂兄弟。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封端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