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会输在起跑线上?(1)

李鸿章慢慢合上双眼,把来日本和谈的情况细细梳理一下,看看以后该怎么走这步棋。

抵达日本后的第一次会谈先交换全权委任书。会谈地点在藤野公馆,也就是“春帆楼”。

下关(马关)在日本本州岛的最南端,春帆楼乃是一木制小楼,位于此地一座小山丘上。

伊藤博文就是马关所属的山口县人,春帆楼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据说春帆楼的名字也是伊藤所取。他常站在窗前思考,站在春帆楼之上,可以远眺大海,目接千里,一抒浩瀚之志。而在春帆楼山丘之下,便是日本的一处军港。在春帆楼上谈判,中国代表当然会看见海面上日本军舰耀武扬威,冒着黑烟,进出于军港。

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中日和谈的场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自然是别有一番深意。春帆楼不仅有闻名的河豚宴,楼下正有要让中国代表看到的风景,它显示的是伊藤个人的成功,更可以炫耀日本海军的胜利。这回全权委任书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前次日本以全权不足为由驱逐中国使节,在国际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当然,严格地说,清政府的委任书是不够完备的,但历来清政府同外国交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不少国家都认为“日本做事太过分了”。伊藤博文说:“李鸿章那张脸就是委任书,交换只是形式而已。”接着,中方提出一份备忘录,希望在谈判媾和条约之前,先议定休战条款。日方明天作答。于是,第一次谈判草草结束。正式会谈结束后,开始了个人闲谈。春帆楼里修葺一新,地上铺着华丽的地毯,甚至为李鸿章专门准备了痰盂。“10年不见了……”伊藤首相说道。1885年签订《天津条约》,至今整整10年了。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借机出兵朝鲜,逼迫朝鲜政府同意日本军驻扎朝鲜。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夜,开化党人与日本人联手,在井上角一郎的亲自指挥下,按原定计划发动政变。共杀亲清之大臣6人,重伤1人。至此,所谓“事大党”诸大臣被戮杀殆尽。国王李熙被迁入景祜宫。但由于袁世凯率驻朝清军兵2000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宫,入宫保护国王,朝鲜军民包围日本使馆。后来,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知难久持,次日自烧使馆,率兵列队迳赴仁川。”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30多名日本人被杀。这次日本所参与策划的开化党人政变,史称“甲申政变”,终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

虽然如此,日本政府还是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不仅要向日本谢罪,赔费惩凶,而且进一步承认日本在汉城有永久驻军权。当时日本主战派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伊藤博文等考虑到日本国力和军事力量准备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唯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其中规定“将来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