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玖走出接班人的困局(10)

审查的结果是承乾勾结朝臣、意图造反属实。太宗听了,默而不语。承乾联系的这一帮人,有的是开国功臣,有的是朝廷贵戚,有的是建成旧属。想到这里,太宗不由得心惊,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那自己可能就变成了另一个太上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不能再让承乾作太子了,不过又怎么忍心杀亲子?太宗想了片刻,心中已有了主意,开口问道:“众卿说要如何处置承乾是好?”

大家此时哪敢贸然发言,互相看看,都不言语。

“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尽天年,臣认为是最好的办法。”说话的是通事舍人来济,他是隋朝名将来护儿之子,后来在高宗时候做到了宰相。

“好啊,说的好。”太宗点了点头,此人意见正与自己相合。

长孙无忌在一旁也看了来济一眼。

“至于汉王,朕也想免他一死。”太宗又说。

“臣认为不可。汉王怂恿太子谋反,罪大恶极,按律当诛。”长孙无忌站出来说。

“唉!就依卿之言吧。”太宗也疲惫了。

四月乙酉,诏下:废承乾为庶人,幽禁于右领军府。汉王赐自尽于家,母、妻、子赦免。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皆斩首。东宫的一班大臣,如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等,因为进谏不力,均免为庶人。其他一干人等全部赦免。太子詹事于志宁勇于进言,特此慰劳。纥干承基因告密有功,被任命为府兵系统中的一个中级军官,封爵为县公。

行刑当天,太宗忽听得刑场有人来报:“启禀皇上,侯君集请陛下看在他长期跟从随行,又曾出征攻打吐谷浑、高昌的份上,免他一子的死罪。”

“告诉他,朕赦免了他的妻儿,流放到岭南,让他安心去吧。”太宗悲痛难当,摆了摆手,打发来人下去了。

侯君集跟随自己那么多年,太宗对他的感情非同一般,纵然他以谋反被诛,可仍是多年的君臣,一朝竟要天人永诀,怎能不伤怀。太宗此刻深深体会到作为帝王诛杀功臣的无奈与心酸。

想到这里,太宗念及李靖来。还记得当初,自己命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不几日,侯君集就来告诉自己,说李靖会谋反。他的证据是李靖只教了一些粗略的兵法,精深之处却都留着一手。那时自己也问了李靖,他却说侯君集要造反,因为所教之法对于太平之世足够用了,欲学更多奸诈之术,不是为了谋反是为什么。二人各执一词,当时自己也没有放在心上。如今看来,还是李靖识人啊。真不知道他对承乾一事有什么看法。不过太宗也明白,以李靖的性格和处世原则,是不会对此发表什么意见的。

4、太宗拔刀为哪般?

伤感总归伤感,作为一个帝王,太宗明白,储位不能长久空虚。为今之计,只有早定接班人,才有利于局势的稳定。

这天,太宗就召集群臣商议。

“众位爱卿,太子为国之根本,如今储位空虚,于国家安定十分不利。朕今天召集你们,就是为了选立太子一事。”其实太宗心中早已经属意魏王,承乾事败之后,太宗还当面答应立他为太子。可是太宗首先想看看朝中大臣的意见。

“臣请立魏王。”刘洎首先说。

“臣也赞成立魏王。”岑文本也随后说道。刘、岑二人都是当时宰相。

太宗听得此言,心中很高兴,不过他还是沉住气,示意更多的人发表意见。

“臣以为应立晋王。”说话的人正是长孙无忌。晋王是太宗的第九子,也是他跟长孙皇后的第三子。

“臣赞同长孙大人的建议。”谏议大夫褚遂良坚决站在长孙无忌一边。

太宗不由得一愣。事先长孙无忌并没有跟他提过晋王的事情,自己将精力都放在了魏王身上,现在才猛然想到与皇后还有一子。太宗定下神来,看看刘、岑,又看看长孙无忌,微微点点头,似有所悟,随即说道:“都先下去吧,改日再议。”

群臣都退了出去,太宗内心却是思绪翻滚,此事已经不是选太子那么单纯了。朝中群臣看来已经各为朋党,支持一方,并非只是意见不合而已。刘洎、岑文本,还有已经秘密上书劝立魏王的给事中崔仁师都是魏王党。而马周与刘洎一向关系不错,很可能也是支持魏王的。这明显都是一般地主出身的人。另一边,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人则是支持晋王的,当然代表的是关陇贵族。太宗思及此,心中暗道,这绝不是偶然啊,我最初的苦心经营还是失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