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大臣是薛道衡。此人是个著名的文学家,本来并不以谋略见长。但是,对于平陈这个问题,薛道衡也是信心满满。
他说:
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字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
什么意思呢?他给了四个理由。第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现在已经到了统一的时候了,这是天意。第二,隋文帝有道,陈后主无道。以有道伐无道,必定胜利,这是人心。第三,陈朝重用小人,将领不利,难以组织有效抵抗。第四,陈朝的防线过于漫长,兵力不够,肯定顾此失彼。有这样四个有利条件,隋朝肯定没问题!
听了大臣们的意见,隋文帝终于踏实下来了。为什么呀?因为从这些慷慨激昂的献计献策中,他看到民心了。这两个提出意见的大臣既非武将,也非重要的谋士,其实代表着普通官员的判断和心声。要知道,当年苻坚未能打败东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不统一,因此,在作战的时候也离心离德。而现在,普通的大臣都对胜利充满信心,这就说明,举朝上下在认识上是一致的。团结不就是力量吗!
就这样,开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诏说:
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一举,永清吴越。
简而言之,我已经决定,要吊民伐罪了!这道诏书一出,也就表示隋正式对陈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