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发”到“N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军武器装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的引进仿制,基本实现了武器装备制式化;20世纪60年代之后,我们开始走自力更生之路,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等尖端武器装备,以及歼-8飞机、导弹驱逐舰和常规潜艇等大批武器装备;到20世纪末,我国国防从服务经济建设出发,装备建设收缩,集中力量加强国防科研,成功研制洲际战略核导弹、潜地核导弹、通信卫星,进一步提升了我军的威慑能力;目前,我国国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了三代主战坦克、歼-10飞机、预警机、巡航导弹和新型战略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为我军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基础。1958年,梁光烈入伍,此后的51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大军区的司令员,再到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部长,可以说梁光烈的军旅生涯见证了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

张泉灵:那您能告诉我,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您刚参军的时候,50年代初,这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梁光烈:那个时候已经没办法和现在相比了,装备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完全变了,那个时候我们叫小米加步枪,我当兵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靠的从前苏联引进7.62骑枪,打一发上一发子弹,现在我打一下出去是数发子弹。装备从规模、数量、质量,特别是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发展的历程表明那个时候还是很落后的。过去我们的火炮是通过测距、人工计算,测距也是用望远镜或者其他的办法,现在我们是远程的精确打击,100公里、200公里就可以消灭敌人了,这个完全不一样。

在发展武器装备的同时,人民解放军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幅度跃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军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作战的需要,开展实战化训练,尤其是战略预警能力、机动能力、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对抗能力有了提高,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能力也明显增强。进入2009年,我军开展了“跨越-2009”检验性军事演习,这是我军建军以来第一次四大军区联合的实兵演练。

张泉灵:既然称为检验性的军事演习,检验的结果怎么样?

梁光烈:通过这个演习,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检验,是最好的实战化条件下的训练,我相信他们这次演习受到的锻炼肯定是很大的。

张泉灵:对于部队来说,可能最核心的还是指挥官的能力,您觉得现在的指挥官和几十年前的指挥官有多大的区别?

梁光烈:我们战争年代的指挥官了不得,他们的智慧、对战争的指挥艺术永远都值得我们后来这些人学习,不然中国怎么能打那么多胜仗。现在我们的指挥官像团以下基本都是大学毕业生,还有部分研究生,都是经过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所以他们驾驭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能力,我认为比过去我们这些老指挥官要了解得多。现在是机械化、信息化的复合战争,也要求指挥官的高素质人才,来驾驭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各有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20世纪50年代,35个建制师、100多万官兵转业复员到边疆参加生产建设,成为建设祖国、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60年来,全军共投入5亿个劳动日、3000多万台次机械车辆,参加工业、交通、水电、通信等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开放腾让大量的军用设施和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人民解放军出色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梁光烈,亲临一线指挥部队抢险救灾。

张泉灵:那时候我在防洪的大堤上听到过一句话:哪怕我只干最后1分钟,我也要干好60秒。

梁光烈:你这个话可能是代表了我们绝大多数战士们的心声,我记得有一个很感人的场面,当时哈尔滨松花江靠城里面有一个大堤,修了一个水泵站,因为它水大,大水从水泵站里面把上面的机房这儿掏空了,水要从这个机房往城里冲,这个时候指挥部就决定要把这个堵起来,只干了一天,就堵起来了。十八九岁的战士,就是背着200斤的袋子,里面装的土,填的石头,要从从船上或者是汽车上卸下来,背着填到管涌里头去,当时我看了是好心疼的。当时转业复员到哈尔滨的老战士,主动地自告奋勇地把在哈尔滨市的老兵组织起来,搞了一个老兵连回到团里面,跟连队、跟团队一块参加抗洪,我看到那个场面真是感动得流泪。

作为人民的军队,哪里有险情灾害,哪里就有人民的子弟兵。进入新世纪,我军参加了抗击“非典”、抗击南方严重低温冰雪灾害,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让人记忆尤为深刻,震后13分钟,全军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在不到48小时,全军通过各种方式集结了超过10万人,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地震灾区,绿色军服成为救援行动中最为醒目的标志,看到了绿色人们就看到了生的希望。

张泉灵:抗震救灾的时候,您到四川前线去了?

梁光烈:去了9天,我们一去,就把我们围起来,问长问短的,也是高度赞扬解放军的救灾行动。当时有一个老大娘,拉着我们去的人的手说,感谢解放军,没有你们,我们就一切都完了。我们有一个要求,或者说一个口号,视灾情如命令,视任务如生命。最根本的就是始始终终都要想着人民,想着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军队迅速的行动,严明的纪律,高昂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在这场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中国军队再次证明了,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雄之师。

梁光烈:这一个八一大楼,这是第二层了,这儿有一个大厅,那个大厅可以举行阅兵,比如说外面天气冷,刮大风的时候,就在这里面阅兵。

张泉灵:在这儿检阅三军仪仗队,那些国外的国防部长们来了怎么评价?

梁光烈:他们看了以后都感到,你们仪仗队的水平很高,非常整齐,个头都差不多,给他们走的分列式,踢腿、摆手,都感到很壮观,都称我们的仪仗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张泉灵:您每次往这儿一站是不是特别自豪?

梁光烈:特别自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