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姐姐的隐忍与伤感

《孔雀》的电影海报做得很漂亮,一大片铺开去的青草地,无比开阔,这样宽广的视角让人心胸为之顿开。目光充满憧憬的少女手扶着自行车站在草地上……一架飞机在她头顶的蓝天上飞过,英俊帅气的伞兵空降到她面前……我以为在影片最终,她再次见到退伍回来结婚生子的伞兵后,当初没有萌芽的爱情会不顾一切地绽放,但是变得无比平庸的伞兵已经不记得她了,蹲在蔬菜摊前挑西红柿的时候,整部影片中没有流过泪的她哭了起来,压抑的哭泣声让人心头仿佛堵住一团棉花。

“他对我说,他会永远爱我。”自欺欺人的姐姐站在街边这样告诉弟弟,此刻,她的全部梦想如轻薄的玻璃花瓶猝然落地。或许,在她报名伞兵落选,自己缝制了一个降落伞,栓在自行车上沿街骑行,被母亲发现扑倒后,她的梦想就已经碎了。她开始自暴自弃,在小树林里,为了讨回降落伞,她脱下了裤子。为了摆脱制药厂那群女人的流言蜚语,她随随便便嫁给了在民政局开车的小王。也许她更应该嫁给那个抢她降落伞的青年,他们更适合产生一段爱情,一段带着点野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爱情,但影片没有这样处理,导演似乎更愿意运用自己的手腕,让观众的心沉浸在难以抑制的痛楚之中。

《孔雀》中姐姐的故事最有代表意义,与之相比,哥哥和弟弟的经历苍白了许多,不少情节在其他影片或小说中反复出现过,如哥哥到学校送伞不被弟弟认的那个片断。也许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男性观众,心目中都会有姐姐这么一个形象,她温柔甜美,经常在自己的屋子里发呆,她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她忧郁,有时候带点神经质,她最敢于反抗家庭中的暴力管制,结果只能独自品尝反抗带来的苦涩后果。美丽的姐姐通常都嫁给了县城里最粗俗无比的男子,她的爱情故事除了弟弟知道个别片断外,再也不为人所知。影片中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镜头让我过目难忘:离家出走的弟弟拖家带口回来,坐在板凳上正在看电视的姐姐扭过头看他,笑容中有欣赏,有调侃,有疼爱。遗憾的是,整部影片中,姐姐似乎只在这一刻展露过笑容。

影片讲述的是小县城里一个普通家庭中发生的故事。顾长卫的摄影不错,音乐不错,有影评人称《孔雀》是近年来少有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平民史诗。这部影片其实还有值得称赞的一笔,就是导演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生活的把握。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想,影片中的爸爸妈妈好像从来没有开心过,就算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也都掺杂着暴力因素。是什么剥夺了那个时代父母亲的快乐?是什么剥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快乐?我不忍说是愚昧。但事实上的确是,这个词压抑了人性,扭曲了人格,令人终生的回忆都充满了痛苦。

电影结束了。我从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最符合我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的自然是那个弟弟。从他身上我看见了曾在我身上过往的痛楚,那个时候的我,好像也从来没有快乐过。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而痛苦才值得长久回味,这可能是影片的主体观众——70年代人身上充满隐忍和伤感的原因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