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的转型(3)

正是基于对这些偏颇的发展理念的纠正,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是为了人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以人为本,为人民发展,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只要讲到发展,必讲发展以人为本,发展为人民发展,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发展离开了为人民发展这一目的,发展就没有意义,发展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后面又加上一句话“为人民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二)关于发展的模式选择

发展的模式选择,就是发展是如何实现的。这些年来的发展在不少地方、不少方面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叫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路子。这种粗放式的“三高一低”的发展固然为中国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种下了难以下咽的苦果。

先说高投入。这几年我国经济有个时髦的词,叫投资拉动型经济。只要一看经济不景气,就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固然最立竿见影、最直接,但不能常用、老用。常用老用的结果有两个。第一,把所有的钱都投到经济建设上去。这些年,固定资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在攀升,2005年的时候达到55%,2007年达到63%,就是说我们上一年度刚刚挣的钱,下一年马上就得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只要一不投,经济就要滑坡。第二,投资的效益在不断下降,钱越来越不禁花了。同样数量的钱能办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哪个地方不投钱都会出大问题。2003年那场“非典”把北京人折腾得草木皆兵,可回过头看,如果当时社会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健全,“非典”在社区内就能得到比较好的遏制,可是我们没有把钱投到公共卫生预防体系上去。这就说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哪个方面不投入或投入少了,社会就会给我们报复。所以,以往那种高投入的模式不能持续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就会入不敷出。

再说高消耗。发展经济肯定要消耗资源。目前,我国企业消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是日本、德国的八九倍。美国的汽车又大又笨又重又耗油,但美国人不在乎,当然现在他们在乎了。可就这么不在乎的国家,企业能源消耗不到我们的一半。有同志说,我们不要老跟这些发达国家比,他们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型了,当然资源能源消耗低。可是,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相似,发展阶段相当,中国的能源消耗是印度的1.65倍还多,我们又该如何解释?

有同志说,问题不大,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只要有钱,我们可以采购全球资源。可是我们购买国际资源的结果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什么贵,甚至有些产品中国才说要买,价格就开始上涨了。以铁矿石为例,中国大炼钢铁,需要消耗大量铁矿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市场经济中,作为大买家应该有定价权,我们却不是如此。从2003年到2007年这四年多的时间内,铁矿石价格涨了680%,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铁矿石尽管涨价,我们还能买得到,但有些东西是我们想买却买不到的。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突破52%了,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多的石油要靠进口。工业化时期能源是生命,石油是血液,没有了石油,就是一片死寂。美国曾经说过,只要卡住马六甲海峡,就能遏制中国发展。2004年的时候,中海油想收购美国一家油气公司,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当时出价不低,本来以为稳操胜券了,最后美国国会不同意出卖,不是经济原因,而是政治原因,美国绝对不能容忍中国有稳定的海外油气资源。

为什么中国在全球资源采购中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呢?国家发改委2004年、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对我国2003年、2006年GDP与消耗的资源能源状况作了分析。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占世界GDP比例不到4%,却消耗掉当时全球7.5%的石油、27%的煤、30%的钢材、40%的水泥等。2006年中国创造的GDP刚刚达到全球GDP的5.5%,我们消耗了8.5%的石油、40%的煤、40%的钢铁、50%的水泥。如果中国发展的资源消耗方式不变,要达到2020年占到全球GDP20%的理论目标时,就意味着我们要消耗掉全球石油储量的85%和全球的几乎全部其他矿产资源。那时,就是中国人想这样干,国际社会同意吗?所以,高消耗我们难以为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