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改变了的中国改变了什么(10)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对的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了。60多年的执政,中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究竟怎么样?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什么样的考验?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去回答。用个成语讲,就是“审时度势”。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审时度势是基本功。要想承续光荣,再造辉煌,必须对变化了的环境有科学准确的判断。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论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还是执政党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此做了清晰的判断:“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大历史性转变”,表明中国的社会状态、发展主题、发展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党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了,政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要相应变化。像第一个历史性转变反映到政党形态,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第二个历史性转变则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主要任务;第三个历史性转变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更高。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教科书可参考、全要靠自己探索的全新实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62年来的执政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

更需要注意的是,从认识到三大历史性转变到适应三大历史性转变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路并不好走。因为一个政党的行为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止符的过程。姑且不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已经习惯了的一些行为模式不可能随着执政就马上全然改变,就算已经执政后形成的行为模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任务的变化而要有新变化。

比如,社会利益逐渐多元化,产生了相当多的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我们在执政时可能更多的是要讲“协调”与“协商”,而不是“团结”与“命令”;再比如,社会状态更加开放化,各种交往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性活动此起彼伏,这种情形下执政更主要的恐怕是科学、有机、柔性地“整合”,而不是僵化、死板、刚性地“控制”;还比如,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民众势必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相应、同步发展提出诉求,我们执政不仅要继续解决好温饱,还要学会并解决好在思想充分解放与精神极大满足情况下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适应中国社会的这“三大历史性转变”已属不易,加上当前国际环境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再加上执政党自身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就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邓小平早在1962年就指出:“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了事情不可。”如何“执住政不失政”并且“执好政不乱政”,这是执政的考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就是没有经住执政考验的例子。

——改革开放的考验就是中国共产党“变与不变”的考验。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改变过去的做法。但在改变的过程中,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应该变、必须变,不变就不能进步的,什么是不去变、不能变,变了就会灭亡的。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这个界限在理论与实践中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能否把持得住,不糊涂、不迷失、不昏头,需要大定力。这是改革开放的考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讲执政党存在问题时,特别点到党内也存在不少“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就是没有经住改革开放考验的例子。

——趋利避害的利益原则、市场原则被认可、被引入后,与政党固有的高扬信仰的党性原则不可避免会有直接的交锋。如何协调,既能推进市场经济又不失共产党的宗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市场经济考验。

——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世界局部地区政治乃至战争争端、国际日益蔓延的恐怖主义,等等,所有这些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背后固然有很大的机遇,也有更大的风险与雷区。这是外部环境考验。

从目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状态与执政绩效来看,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成为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基调。“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提出这样的要求,背后既寄予着殷切的期望,更隐含着沉甸甸的警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