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5)

读点·点睛

他是有钱人, 却偷一袋谷种, 这还不算, 还连续不断地偷别的东西, 到最后发展成连一个十元钱的打火机也偷。其实, 他偷的是物件, 丢失的, 却是心灵……

纳闷儿

陈永林

水生第一次偷的东西竟然是一袋谷种。谷种是杂交的新品种, 是村主任福生从县种子公司买来的。

因天黑了, 福生准备第二天分谷种。

福生出门时, 水生还在看报纸。福生说: “支书, 还不回家? 水生说:

“你先走吧。 福生出门时, 拉亮了灯, 水生像没发觉, 仍看他的报纸。

第二天, 福生吃过饭, 一进村委会, 傻了眼, 谷种不见了, 福生惊出了一身汗。谷种60 斤, 一斤4 块钱, 赔240 块钱事小, 问题是这谷种是县种子公司按指标给的, 大村给100 斤, 小村给60 斤。

这时, 水生进门了。福生说: “支书, 谷种丢了。 水生一脸惊愕: “丢了? 福生说: “丢了。 水生问: “谁偷走的呢? 福生摇摇头。水生说: “这钥匙只有我们两个人有, 你不会怀疑我偷的吧? 福生说: “支书说哪里话?

支书偷谷种干吗? 是不是小偷撬开了窗子的插销, 爬进来了? 福生一看, 插销好好的, “要不就是谁配了我们这门的钥匙。 进来了几个分谷种的村人。水生说: “谷种被人偷了。 “偷了? 村人都有点儿不相信。谷种放在水生和福生的办公室里, 门锁、窗锁都没撬开的痕迹, 小偷怎么偷? 水生说: “是偷了, 你们不会怀疑我偷了谷种吧? 村人都说: “我们哪会怀疑支书偷谷种? 支书偷谷种有啥意思? 一二百块钱的东西,白给支书也不要。 “也是, 地上有100 块钱, 支书也懒得弯腰捡, 还要这谷种? 水生说: “可这谷种实实在在的不见了, 我没偷, 那谁偷了呢? 村人狐疑的眼光就落在福生脸上。福生脸就红了: “我不会偷谷种。 水生说:

“那是我偷的? 10 年前我已经偷过一回谷种了。 福生的脸更红了, 手脚都显得多余, 不知放哪儿好。“支书, 别这样说, 以前都是我的不对, 错怪你了,大人不记小人过…… 事实上, 那袋谷种是水生偷的。昨天傍晚, 福生走后, 水生目光落在谷种上, 想起10 年前的事, 心竟针刺样痛。那时, 水生家很穷, 穷得吃了上顿愁下顿。村里丢了一袋谷种, 福生竟说是水生偷的, 理由是水生家是村里最穷的。凭水生怎么说他没偷, 福生都不信, 福生还带人在水生的家里弄了个天翻地覆, 仍没找到, 福生就说水生把谷种藏到哪个亲戚家里去了。弄得水生没脸做人, 在村里也待不下去了, 去了南方。水生在一家砖厂学烧砖, 能吃苦的他, 仅两年, 就学会了烧砖的绝活儿, 后来水生承包了砖厂。几年后,口袋就鼓了, 那可不是一般的鼓, 而是鼓得口袋都快撑破了。水生不想一辈子在外混, 把砖厂转给了别人, 回村了。水生在村里办了个砖厂, 水生厂里的砖烧得好, 卖得又比别人的便宜, 因而生意极好, 钱又大把大把进了水生的口袋。

后来, 村人选举村干部时, 水生给每户100 块钱, 水生选上了。水生又到乡里“活动 了一下, 水生就成了村支书。

水生拎那袋谷种时, 心里说, 10 年前你们不是说我偷了谷种吗? 我这回就真的偷一次, 要不, 10 年前我白白被冤枉了。再说, 这可以栽赃到福生的头上, 也算报了一箭之仇。

村人真的以为福生偷了谷种, 水生那么有钱, 绝不会偷这只值200 块钱的谷种。福生已脸红耳赤, 语无伦次地说: “我真的没, 没偷…… 福生的声音怯怯地颤抖着。福生这心虚的样子更让村人以为谷种是他偷的。

水生在心里得意地笑了。10 年前, 水生也是这样说的, 可福生说: “你没偷谷种, 为啥脸红? 这不是做贼心虚吗? 水生对村人说: “这谷种丢了就丢了, 可能那个人是一时糊涂, 这事就别追究了。这谷种是在我的办公室丢的, 我也有责任, 我个人拿300 块钱赔你们的谷种。你们放心, 下午我就去县里想办法弄谷种来, 不能误了播种。 后来, 水生又偷了几回东西。开初, 水生是故意偷。水生想, 我就不信村人会怀疑是我偷的。村人真的从没怀疑过水生会偷东西, 不相信的理由很简单, 像水生那么有钱的人怎么会偷这样不值钱的东西。

水生偷顺手了, 后来一见他喜欢的东西, 手就痒, 就情不自禁去偷。

一回水生在一家酒店, 看中了一个男人的打火机。水生的手从男人口袋里抽出来时, 被男人抓了个正着, 水生的手里还捏着打火机。其实那打火机很便宜, 10 块钱就能买到。

村人听说了这事都挺纳闷儿, 水生这个百万富翁会去偷10 块钱的打火机?

佳句品读佳句: 福生已脸红耳赤, 语无伦次地说: “我真的没, 没偷…… 福生的声音怯怯地颤抖着。

品读: 福生的面部表情是脸红耳赤, 语言是语无伦次, 声音是怯怯地颤抖着, 好一副“做贼心虚 的模样。作者把一个受了冤枉而无可剖白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语言给写活了。

赏析感悟本文记叙了水生为报仇而偷谷种栽赃福生, 然后越偷越顺手, 最后发展成不偷就手痒, 连廉价打火机也偷的劣行。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 嫌怨生小隙, 小隙不堵则会生危机。古人说: “患生于所忽, 祸生于细微。 谚语又讲: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细节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在这个命运的链条上, 我们时时刻刻要注意自己的心灵健康, 万不可让阴暗驱逐了阳光。

(作家于晓威推荐评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