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爱是永恒的语言(10)

马 说

原文

世有伯乐①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② ,骈死于槽枥之间③ ,不以④ 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 。是马也⑦ ,虽有千里之能⑧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⑨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⑩ ,安求其能千里也?1 ?策之不以其道?12 ,食之不能尽其材?1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 ,执策而临之?15 ,曰:“天下无马!”呜呼?16 ! 其真无马邪?17 ? 其?18 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ɡ)马。

②祇:仅仅。辱:辱没。之:的。

③骈(pián):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

(lì):马棚。

④以:用。

⑤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全,这里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⑥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其:指千里马。

⑦是:这样,这种。

⑧能:才能。

⑨见(xiàn):同“现”,表现;显现。

?10且:况且,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安:怎么,哪里。

?12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正确的方法。

?13食之:饲养它。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4鸣:马叫。之: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5执策:拿着马鞭。执:握。临:面对。

?16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7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8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译文

世上先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能用千里马称呼。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健美的体态也就表现不出来,况且想要它和普通的马等同起来都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驾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着它嘶叫却不知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赏析解读

韩愈的《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更全篇只摆出活生生的事实却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只是客观地写养马人不按正确的方法饲养、驾驭千里马。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理已相当透彻;而实际上这里面不知有多少辛酸痛楚还没有尽情吐露,看似奔放而其内涵则甚为丰富,其实倒是含蓄不尽的。文章语句简洁通畅,一咏三叹,读来朗朗上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