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种投资品,89元/克的成本价格,说句公道话,不能算高。只要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光蛋,应该都可以随随便便投资上一笔。尤其在CPI不断攀高的紧张氛围下,一斤大蒜的价格都不止于此,遑论其他投资品?
分析一下现在的投资产品,无外乎房地产、艺术收藏品、股票、债券、基金……如果细心比对一下,你会发现,白银既价格低,又是相对较安全的一种。
首先,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的房产投资,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消的“大块头”。
房改十余年来,中国房价的直线上涨,让进入其中的投资者赚得钵满盆盈,也让没有进入者看得眼红。
谁也不想只做观众,尤其是眼睁睁地看别人挣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本,买不起房产投资的“入场券”,无计可施之下,也只能望“钱”兴叹。
现在,高高在上的房价,导致很多人连居住的方寸之地都买不起,更别提投资了。2010年,在北京北苑家园投资一套100平方米的二手房,以当时2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计算,需要投入的成本是220万元。而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9万元。220万元的房价与29万元的年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约为76倍。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一个人76年的收入才能够投资起一套房产,不是一般的高。
即使在一连串的“史上最严”、“没有最严只有更严”的房产调控政策实施后,房价略有下降,却仍然没有“伤筋动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3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19个月以来的第一次同比下降,成交均价为19 679元/平方米。试问,这个价格,又有多少人能扛得起?
其次,成本高低不同的艺术收藏品,属于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高位品种”。
不能不说,艺术收藏品投资,也是一件挺靠谱的事情。
几年前,一种名为“黄龙玉”的玉石,还只是每公斤几元钱的“黄蜡石”,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为每公斤上万元的珍宝;一版1980年T46庚申年首轮发行的生肖猴票,2010年时,以110万元的价格成交,8个月内价格暴涨40%;一些早已从市场流通中退出的粮票,价格疯长4 000倍;1980年发行的50元面值的纸币,价格上升至2 400元……
暂且将一些价格过高的艺术收藏品放在一边不谈,在进行艺术收藏品投资时,的确可以遇到被低估的、价格便宜的“宝物”。靠“捡漏”起家的马未都,就经常遇到这种“便宜事”。1982年,他以1 600元购买的一组四屏扇,如今价值已经超过100万元。
但是,中国能有几个马未都?老祖宗遗留在世界上的“漏”数量本来就有限,被“捡”的越多,剩下的也就越少。
“漏”如同缘分,可遇不可求,满脑子是“捡漏”思想的人未必能够捡得到,却会因为贪心过重,落入赝品陷阱。
再次,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成本固然可以很低,却时时刻刻需要面对风险。
股票、基金、债券,每一项投资品中,都有丰富且价格不一的“内容”可供选择。你不愿意投资上百元一只的高价股,完全可以选择每股几毛钱的低价股。与房产、艺术收藏品投资相比,这些投资就像是“毛毛雨”。
付出“毛毛雨”的代价,却想收获“倾盆大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满仓迎暴跌,九死一生”是大部分散户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
2010年2月,《现代快报》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19年来,约有34 500亿元的资金从股市流出,其中融资额约为25 000亿元,印花税约为4 500亿元,券商佣金约为5 000亿元。在资金流入方面,6 000多万个账户,具体资金很难计算,但仅上市公司累计分红和基金分红合计约8 000亿元。
那么,19年来流出股市的资金约为34 500亿元-8 000亿元=26 500亿元。以6 000万自然人计算,户均亏损44 000元,剔除基金分红部分,则户均亏损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