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纪念(1)

苍穹之下竖起一座丰碑,

大地之上升腾万道霞光。

不到两年的时间,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便成了现实,东北搞出油来真的跳到了前面,松基三井的发现奠定了石油工业腾飞的基石。

欧阳钦为油田命名

欢庆的锣鼓从高台子屯敲到了大同镇,报捷的喜报从哈尔滨传到了北京。松基三井出油的喜讯,给建国十周年的隆重庆典献上一份非凡的贺礼,为表彰松辽探区全体职工的突出贡献,9月28日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联合向奋战在松辽盆地各石油普查勘探队伍发来贺电:

“松辽出油是石油勘探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是你们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的厚礼。……它对于改变我国石油分布不均匀之状况起了重大作用,特别在东北工业区发现油田,更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欢庆之际,32118钻井队的司钻王顺荣幸地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1959年10月1日那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观礼台上融入了举国欢腾,礼花缤纷的海洋。

1959年11月7日,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省长李范五等领导同志,冒着初冬的严寒,驱车200多公里从哈尔滨市赶往大同镇慰问石油职工。一路上,同车的几位领导谈论的话题始终就没有离开石油,欧阳钦书记的脑海里不断的浮现出他第一次见到松基三井两瓶油样时的动人情景。

9月28日,到省委报捷的同志,把松基三井的原油样品送到了哈尔滨“107”招待所,欧阳钦书记当着省委领导的面,用纸条蘸了点油样,亲自划火柴点燃。无比兴奋地对大家说:“看到了吧,这是真正的原油啊!我们这里出石油了,这是件大好事!……日本人统治了我们东北14 年,他们掠夺我们的资源,还没发现这里有石油。如今,我们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把埋藏这么深的地下宝藏──石油开发出来,这是一件有战略意义的大好事,能登报吗?……对,不能,暂时还要保密……”

颠簸的乡间土路,让乘车行进的省委书记感到速度太慢,欧阳钦自言自语道:“开发油田没有路可不行,对,下决心组织力量为石油队伍先修一条能走大型载重汽车的路……到了大同我一定先去看看松基三井是怎么出油的……”

第二天,在松基三井看了自喷采油的情景之后,欧阳钦书记兴奋的带头鼓了好几次掌。晚上在大同镇召开的祝捷大会上,欧阳钦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此地出了油,是天大的喜事。听了你们的介绍,感到石油事业在黑龙江大有希望。你们搞油的是野战军,找油、开发及将来的建设是很复杂的,也是困难的。你们的事业是全党的事业,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大发展可以带动我们的机械化、现代化,使国家更富强。你们到这里搞石油,全国要支援。我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的县乡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尽地主之谊。从省委起要讲大局,顾大局,要教育干部群众,认识石油是关系全国大局的大事,要组织全省支援石油勘探。今冬明春,继续组织力量修筑公路,同石油工人一起大干,尽快把这个油田的大小勘探清楚。”

暴风雨般的掌声,多次打断了欧阳钦书记的讲话,热烈的气氛从始至终。

欧阳钦书记提议,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把松基三井所在的大同镇改名为大庆区。从此以后,大庆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全国,漂洋过海,在世界石油发展史上有了中国人值得骄傲的称谓。

余秋里决定甩开勘探

1959 年12 月26 日,石油工业部的最高首长余秋里来到了松辽勘探前线,一跨下苏联制造的嘎斯69 吉普车,他便深入到顶风冒雪坚持打井的工人当中去了解情况。由于松基三井的出油,石油工业部迅速从全国其他油田调集20 部钻机,赶赴松基三井以南的葡萄花构造上,抢钻一批详探井。

寒风凛冽的东北大平原,此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

摄氏零下30 来度的气温,使鳞次栉比的钻塔上挂满了冰凌。面对热火朝天的石油勘探场面和来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喝彩声,余部长的头脑格外的冷静,他怕自己头脑发热再一次犯了四川石油会战“情况不明,决心大”盲目乐观的错误。经过调查研究之后他有了成竹在胸的发言权:

“同志们,我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是高兴的,而且可以说是很高兴很高兴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高兴。这里我提个反面意见!过去的石油勘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口井出油并不等于是一个构造的出油!几个构造有油并不等于连片有油!一时高产并不等于能够长期高产!究竟这个油田是大油田还是小油田?是活油田还是死油田?是好油田还是坏油田?我们还很不清楚!我们在振奋之余,必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继续做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工作!”

余部长这段逻辑严谨、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他的部下们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敬慕。为了尽快确定下一步的勘探方案,松辽局的主任地质师张文昭和杨继良给余部长送来了最新的地震勘探图,并向他做了较为详细的汇报。根据最新的物探资料,在高台子的北面有一片更大的隆起,地质部的物探大队已经解释出构造的基本轮廓。从松基三井南边开钻的葡一井取心情况来看,发现油层明显变薄,种种迹象表明油田的主力部位很可能在松基三井的北面。两位地质师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见解向石油工业部最高首长全盘端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