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3)

陆定的妻子吴曼华出身名门,先祖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吴曼华多才多艺,既善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基础,陆小曼继承了父亲的肤色和母亲的面容,兼具二者之聪慧,故而深得父母宠爱——还有个原因,就是陆定和吴曼华所生的九个孩子夭折了八个,仅余排行第五的陆小曼。

陆小曼出生在上海,2岁便随父母迁居北京,6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读书,学习舞蹈、绘画、钢琴、礼仪等。父亲还聘请英籍女教师在家中为她补习英文,刚满10岁,小丫头已然学会了很多东西。

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专政,国民党重组号召正式选举,两方剑拔弩张,北京城里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儿。陆定心无城府,依旧每天带着国民党党章党证上班。一天,陆定要去部里上班时,女儿小曼突然挡住父亲说:“爹地,你的证章证件不要带在身边,还是摘下藏起来的好。”

陆定哈哈一笑,也没往心里去。也真是巧合,他刚到办公室,就被几个警察逮住了。晚上来了大批警察包围了陆家进行搜查,这些人企图找出一些陆定跟国民党高层的往来信件,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子笑眯眯地问陆小曼:“小妹妹,你知道爸爸的信都放在什么地方吗?”

吴曼华十分紧张,一些跟国民党有关的资料她早就藏了起来,搂着小曼生怕孩子口无遮拦。小曼脑袋一扬:“胖叔叔,爸爸工作上的信件不都寄到办公室去了么?”

那胖子一听很高兴,哟,“工作上”的信寄到办公室了,那私人信件呢?看来这小丫头很好哄:“那寄到你家的信件呢,比如说南方某位叔叔写的?”

吴曼华神色一变,谁知陆小曼呵呵一笑:“那桌子上不是?都被你们找出来了啊,老家的堂叔写的,好像是找爸爸借钱。”

胖子的笑容顿时凝固了,没想被小孩子给耍了,对瓷娃娃般的小曼又不好发作,只得悻悻作罢。

虽然袁世凯的走狗们怀疑陆定跟国民党关系非同一般,苦于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再加上北洋几个朋友联名相救,袁世凯觉得陆定还算老实,就放了他一马。

民国初年,上流社会的高官富商都喜欢把子女送到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读书,陆定也随风气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到类似的学校。15岁那年,陆小曼进入法国人办的北京圣心学堂学习。

早就在家中打下了底子,陆小曼学外语自是轻车熟路,她的成绩相当好,能跟外文老师很轻松地交流,而且会弹钢琴,擅长画油画,无疑是学校最引人注目的“校花”——估计那时候还没这词儿,因为同学们都称她为“皇后”。

据说,陆小曼每次到剧院观戏或到中央公园游园时,外国和中国大学生往往前后数十人,拎包的拎包,提零食的提零食,而她则高傲至极不屑一顾。洋学生们却很享受这种被美女瞧不起的味儿,乐此不疲地跟着,还给她起了个外号“东方美人”。

17岁时,陆小曼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加上她精通英法两国文字,而且能歌善舞,兼擅京昆两种唱腔,出席各种大场面时给父亲挣足了面子。

当时外交部需要一个年轻的女翻译接待外国大使,部长顾维钧(就是电影《我的1919》中,为争国权忍辱负重的热血部长)到处找不到合适人选,有人就向他推荐陆定的女儿。

“那个小女孩才17岁,能担当如此职务?”顾维钧有些疑惑。

“绝对能,那孩子大方得体,我见过几次。”荐者语气相当肯定。

“好,先试试吧。”顾维钧勉强同意了,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人,将就着顶一阵子吧。

于是,陆小曼成为了外交部的临时成员。

不想见面后,一连串的法语、英语讲下来,顾维钧相当惊讶,当着陆定的面说:“建三啊(陆定的字),哥们儿你这模样一点都不咋地,怎么生了个这么聪明漂亮的女儿啊?”陆定傻呵呵地乐着,胖乎乎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丝毫没听出揶揄。

陆小曼接待外宾时彬彬有礼,不过也有些小姐脾气,若是洋人想在口头上占便宜藐视中国,她往往将对方挡回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