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陶陶4岁后,陶陶的妈妈就发现他变了,调皮捣蛋不说,还经常威胁父母:“你再说我,我就生气了。”“我就不洗澡,我就不吃饭,不……”当父母说他几句时,他就会用哭闹来博得父母的妥协,陶陶的妈妈意识到,必须找个对策教育他了。
一天晚上,陶陶妈妈给陶陶洗完澡后,对陶陶说:“妈妈前两天穿少了,肩周炎犯了,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哎,好难受啊!”陶陶很懂事地伸出小手帮妈妈揉捏,还小心地问妈妈:“好些了吗?”妈妈说:“你给妈妈按摩后,妈妈感觉舒服多了。”陶陶非常高兴。
睡觉之前,妈妈给陶陶讲了三个故事,可是听完故事后,他还是不想睡,缠着妈妈讲。妈妈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拒绝了,陶陶又哭又闹。妈妈关上灯,在黑暗中向陶陶诉说从早到晚的忙碌有多么辛苦。
讲着讲着,就讲到了一些倒霉的事情,情到深处,妈妈居然轻声“抽泣”起来(装的,不过演技真不赖),陶陶见妈妈哭了,赶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帮妈妈擦眼泪,说:“妈妈,以后我不让你累了。”然后乖乖地闭上眼睛,踏实地睡着了。
看来,家长在孩子面前装柔弱还真管用,孩子见你“弱”,他就会表现出强,就会关心你、照顾你,就会变得更懂事、更快地成长起来……
——陶陶妈妈
【场景分析】
比起年幼无知的孩子,每个做父母的都是强者。在孩子面前,父母的的确确展现出了强者的姿态,他们为孩子挡风遮雨,把孩子方方面面的事情照顾得非常周到。可是,父母太好强了,就会把孩子比下去,使孩子显得太弱了;父母太强了,容易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孩子总是处于俯首听命的状态,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这样说并非批评父母不应该太好强,而是说在孩子面前不应该表现得太好强。恰恰相反,应该学会适当表现出“柔弱”和“无知”,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的。
首先,可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始终处于强势,孩子处于弱势。在孩子看来,自己永远无法强过父母,这样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会不自觉地自卑,有想法不好意思提出来,怕父母说他浅薄;有成功的小得意不敢说出来,害怕父母说他骄傲。但如果父母向孩子示弱,向孩子请教问题,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本来孩子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只要父母虚心去问,他就会想办法满足父母。他会去查找资料,动脑筋思考。当他的答案让你感到满意时,他就会有一种荣誉感,觉得自己很能干,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其次,可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当家长向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得到了孩子的圆满回答,在家长对孩子表达肯定和赞扬后,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在成就感的影响下,他的优越感就有了,自信心就有了,以后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这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都很大。
再次,可以增强孩子的成人感。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果连大人也有不懂的问题,还向他请教,那么他自然有成人感,孩子就很容易变得成熟懂事,也不认为自己是父母眼中的小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