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 把持积累而达到满盈,

不如其已。 不如适可而止。

揣而锐之, 打磨而使之尖锐,

不可长保。 锐利也不可能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不可能长期守住。

富贵而骄, 富贵而骄纵,

自贻其咎。 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灾害。

功成名遂身退, 成功了就退身于后,

天之道。 是自然运行的规律。

人生觉悟

一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肯定不能再往里加水了,因为再加水就会溢出来;一根完全拉展的皮筋,绝对不可以再继续拉了,再拉就会崩断。这种满盈紧崩的道理其实所有的人都明白。但是我们一旦将这种现象与克制我们的欲望联系起来,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楚、想明白、做得到的了。

俗话说,欲海难填。为什么?因为人心贪得无厌。

我们都见到过赌徒在赌场中的情景,赢的人固然开怀大笑,输的人是顿足捶胸,但是不管是输是赢,总之没有谁愿意轻易地离开。因为赢的人想赢得更多,输的人想翻回本钱。最后赢的仍会输光,输的只会输得更惨。

早在秦朝,宰相李斯可以说是声名赫赫、不可一世。直到后来,他成了阶下囚,临行刑的时候,他对他的小儿子说:“我跟你还能够牵着咱们那条卷尾巴的黄狗,穿过上蔡县城的东门,到山上去追猎野兔吗?”这正是一个“持而盈之”者,对于平静恬淡的生活重新渴望的真实写照。然而,此时才想到返璞归真,为时晚矣!一部《红楼梦》,写的就是一个金玉满堂的大家族,从有到无、由满至损的变化过程。

“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江山,天下财富皆归于他,如果按照老子的观点,他应当“功成名遂身退”了。然而,这位始皇帝却偏偏没有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欲,他在首都附近大兴土木,制造阿房宫,修造骊山墓,所耗民夫竟达70万人以上。据记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达700多米,南北差不多115米。殿门用磁石砌成,目的是防止来人带兵器行刺秦始皇。除此以外,秦始皇单在咸阳周围就建宫殿270多座,在关外的行宫竟有400多座,关内有300多座。

修建这样庞大的工程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力、物力、财力。据估算,当时服兵役的人数远远超过200万,占当时壮年男子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庞大的工程开支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悲惨局面。民不聊生,百姓们过着“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的痛苦生活。最终,他的万世皇帝梦只维持了短短15年。

从古至今,人莫不爱财慕富、贪爱荣华,可是有谁能够把金银珠宝永久地保存在自己手中呢?无论是权倾天下的王公贵族,抑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都没有能够做到。他们把自己与珠宝埋葬在一起,并设计了各种机关,以为可以永久享受。其结果却是珍宝被偷盗一空,甚至尸骨也被弃之荒野。钱财权势永远是流转的,它不会是某个人的私属品,没有谁能够长久独占。如果我们的品行道德能够与财富与权势相得益彰的话,才算是拥有天大的财富。

老子在此告诉我们,刚的反面是柔,唯有柔能够克刚;强的反面是弱,唯有弱能够胜强。所以他说,太满就要溢,太尖就会断。将满的容器,就不要再添,已经很锋利的锐器,就不要再打磨。功遂身退,老子说这是最好的保存自己的办法。老子不是让你遁世深山,而是让你有了功不居功,有了名不恃名。任何时候,都不要失了你人的本性——大道的自然之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