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的故事,我想拿三个企业来作个简单的比较。恒大地产、顺驰和龙湖地产。
顺驰的狂飙突进的羽翼,是被第一轮房地产调控残酷折断的。从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顺驰高举“战略性进入”的大旗,连续在石家庄、北京、南京、苏州、无锡斩获多个地王,新增规划建筑面积近千万平方米。
2003年顺驰在天津的销售额不过30多亿元,但2004年须偿付的土地款就达100亿元。这要求当年顺驰的快速销售策略能够得到市场的即时回应。而2004年恰恰是1998年房改以来对房地产调控的第一年,虽然直接针对的是投资过热,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房地产。2004年,顺驰号称销售实现100亿元,但我是怀疑的。
2005年宏观调控升级,而且目标直接针对房价。那时,地产圈里普遍抱怨:上海生病,全国吃药。或者是:长三角生病,全国吃药。说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房价大涨,却让全国的地产商一起服药,而中西部的地产商就更有意见了。
顺驰2004年拖欠的土地款,到2005年被催得更急了,但销售回款却更加不畅,因为其发展重心已转到长三角,而苏、锡、宁几个大盘由于受调控影响现金流几乎枯竭。在这种背景下,转让项目是很难找到合适买家的。
在为顺驰后来的命运唏嘘叹息时,我们想知道,恒大地产2006~2007年扩张的速度远比顺驰当年迅疾,为什么许家印却安然过关,直至成功上市,而孙宏斌却不得不将顺驰廉价交出?
毫无疑问,老孙与许家印都有着强烈的冒险主义精神,后者的赌性甚至更大。顺驰的新东家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后来评论,顺驰表面是受累于资金链的断裂,实际上是输在人才和管理,尤其是管理。但论企业管理和产品,顺驰和恒大都不够突出,在行业内都没有鲜明的亮点。论人才,人们只知顺驰有孙宏斌,恒大有许家印,职业经理层都被轻忽。
相比较而言,顺驰当年灌输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至少表面上比恒大要明亮一点。但顺驰管理确实太混乱,表面上是由于老孙过于授权,实则是失控。举例来说,北京有个项目,销售刚启动,营销费用就花了近亿元。连我都知道,很多钱流到了内部人口袋。老板的信任,被内部人滥用了。恒大地产2007年开盘还花大价钱请明星来做形象宣传,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房子不是快销品,有几个人会因为有香港明星代言而掏钱买你的房?
想来想去,许家印的聪明在于,他利用了国际投行的贪婪。2006~2007年,恒大不是欠了投行10亿美元吗,2008年干脆再借5亿美元,承诺更高的回报,如果上市不成,甚至愿意出让控股权,变成小股东。那时业界说许家印“绑架”了香港大佬和国际投行,其实是许家印把准了他们的脉。人情如纸薄,利益才是根本。第二轮的国际融资救了恒大地产,挺过了2008年。
如果非要总结恒大地产从危机中生存的法则,那就是:赌就要大赌,要么大赢笑傲江湖,要么惨败,甚至交出企业。不过,你若真想效仿,那你也得像许家印这么幸运。
顺驰不走运,出师就撞在了长三角的调控关口,而且胃口太大,全是地王。但不走运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关键时刻老孙没有壮士断臂的勇气,或者说还心存侥幸。如果2005年孙宏斌愿意让出高份额股份跟大摩对赌,或者同意以融创作担保,顺驰也能熬过危机。2006~2007年地价大涨,使当年的地王出现溢价,不想做也可以转让了。
如果非要总结顺驰的教训,那就是:从商不怕冒险,但要有标明底线的风险意识;管理必须精细,职业经理人可以授权,也应该信任,但必须有制度规范作保障。此外,还得有点好运气。
按理说龙湖地产与以上两家企业没什么共同点,勉强放在一起说几句,是因为2008年有人称龙湖是第二个顺驰。那是龙湖实施全国化战略以来最困难的时候。
2007年的龙湖,与当年的顺驰有两个共同点:充满激情,扩张很快。龙湖各分公司管理团队大多是年轻人居多,朝气蓬勃,活力洋溢。2007年为配合上市,龙湖也是大举扩张,不乏高价拿地,以至于到调整时期的2008年,龙湖的现金流也绷得很紧。但它跟银行的关系,比顺驰要紧密得多,行业最悲观的时候也能拿到建行40亿元的授信。龙湖的销售回款和资金周转速率也要高于顺驰。
至于管理和产品,龙湖不仅高于恒大和顺驰,更是业内翘楚。这一点业内是公认的。龙湖仅是园林景观一项,就让同行感叹不已,业内老大万科专门去学习过。产品做得也很优秀的绿城,宋卫平亲自带着200多人去考察学习。龙湖的管理,虽然也是授权,但绝不放权,管理程序简单,但效率极高。譬如,龙湖所有资金流都及时在内部IT系统赤裸裸地呈现,内部人几乎没有揩油的机会。所以,2008年9月、10月龙湖备受质疑的时候,我反而处处跟别人宣传:龙湖没问题的。
如果非要找一个学习的范式,且不提已经是完成时的顺驰,单单讲势头正劲的几家企业,无论是龙湖模式、绿城模式,还是恒大模式、碧桂园模式,即使是万科模式,只要真正用心,都是可以学到的。区别无非是规模的大小,产品的品质,环境的营造,它们并没有像苹果公司那样的技术门槛。
但朱孟依的合生珠江模式、王健林的万达模式,很难学到。
合生珠江模式不是单纯的地产,而是已扩展到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2011年5月拿到了合生人寿的执照,表明朱孟依还打通了金融与地产。很多业内人士都不明白,数年前销售额就达到100亿的合生创展,为何这几年一直徘徊不前,但当朱孟依完成了四架马车(两家地产集团、一个能源和基础设施集团、一个金融集团)的建构后,所有人都将为之震惊。与合生珠江类似,业务横跨地产、能源和金融三大领导的,是泛海建设的卢志强。如朱孟依一样从不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卢志强,应是房地产界最早有意识地打通地产与金融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