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产商阶层的崛起(3)

讲得不过瘾还要继续写。自从新浪送了他个iPad之后,如今的老任,从早餐开始到熄灯入眠,已离不开微博,每天至少发50条。我一度认为老任有一种类似网瘾的微博依赖症。觉得微博不够痛快,不够透彻,他就捡起博客,一篇博客动辄数千言,甚至万言。

平心而论,微博确实拉近了老任与他的“数十万粉丝”的距离。刚开始一段时间,老任是每帖必回。而因为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任志强的观点获得了空前的理解和信任,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总是被误解。老任在网民中的形象大为改观。

譬如,自从2003年甚至更早以来,任志强就公开叫嚣房价要上涨,而房价也确实一直在上涨。发泄情绪的人,会认为他作为地产商,当然希望房价一直上涨,并且也是在以自己的影响力来影响人们买房,从而推动房价上涨;理性的人,会认为他的话未尝不是一种预测。

有一次任志强就跟我说,个别专家老说房价要下跌,甚至腰斩,自己却悄悄买了几套房;有的所谓专家号召别人不买房,现在,没买房的人是要感谢他,还是应该向他扔鞋?老任这话的意思是,他不过是说真话罢了。

说起参加论坛、作演讲的频繁,说起发博客和微博的勤奋,任志强很认真地说,自己是肩负着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而媒体和舆论总是在肢解和误解他的意思,所以他必须不停地说、不断地写。也就是说,动辄洋洋万言地评论某项政策(有时只是一个数据),或者在论坛上与人论战不休,任志强自认是在揭示真相,传播真理。

可是,对于责骂他、讨厌他的人来说,又有几个人相信,任志强孜孜不倦地发言,不是在维护他所在阶层的利益,而是在守护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呢?

2011年4月20日,任志强通过微博透露,他刚接到上级的免职通知,不再担任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但这是退职,不是退休。因为他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同时还是上市分公司华远地产董事长。退职后,任志强有可能如数拿到2011年600多万的年薪。当年他与华润分手后,欠的年薪扣税后也补发给他了。

2011年10月华远地产董事会换届,任志强说他可能继续连任董事长。不过,在我看来,即使老任不当这个董事长了,他也绝不会寂寞。他的时间更加自由,说话更加无忌惮了。我个人认为,保留老任的言说空间有着行业之外的象征意义。

2地产商从什么时候起被妖魔化了?

可能有些对地产商恨之入骨的人,连这个设问本身都不同意。不是地产商从什么时候起被妖魔化,而是地产商本来就是妖魔。但在我看来,虽然这个世界可恶的事情实在很多,可恨的人也不少,但我不会认为中国哪个阶层是妖魔,地产商也不是。

在我有限的认知范畴内,有的地产商资质平庸,才识浅薄,只是幸运地踏进了地产这个暴富行业,否则最多做个小业主;有的地产商完全是仰仗权力关系而生存,离开了这些关系他就什么也不是;有的地产商骨子里就是个暴发户、土财主,根本不懂现代管理为何物,却狂妄到自认为无所不知,蛮横专制到自以为就是神明的化身;有的地产商表面上温和宽厚,骨子里却是伪善阴绵,自恋到自认为是一个能降雨露的造物主,需要所有人对他感恩戴德;有的地产商充分体会到了财富的魔力,便以为所有人都是冲着他的钱去的,以施舍、恩赐,甚至戏弄别人为快乐。但也确实有一批真正踏实做事、值得尊敬的地产商,是真正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还是说任志强。2010年3月19日,阳光100在无锡举办了一次高峰论坛,任志强演讲完,照例被媒体拥到其他房间去采访。老任座位上有会议组织者发的两个小本子,工作人员正要帮着收拾,我说:“这本子老任应该不会要了,把他的包拿过去就可以了。”没想到,采访完,任志强问:“我的本子呢?”有人顺手将自己的一个本子递给他,老任说:“还有一个呢?”记得这么清楚。后来在饭桌上我跟他说:“传说你年薪几百万元,两个小本子你都要,真抠门儿。”老任说:“这两个本子挺好的,可以给我女儿画画用。”

不是妖魔并不等于不会被妖魔化。谁都知道,城管人员抄无证摊贩的三轮车,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履行职责,但相对于弱势的小摊小贩而言,执法者的城管就会被公众涂抹上一层凶神恶煞的形象。地产商与城管没有可比性,但在被妖魔化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

前面说,地产商的骂声,伴随这一阶层的崛起而生。地产商的崛起,是1998年房改以后的事。1992年、1993年的房地产热,也曾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但由于他们是过热的产物,大多昙花一现,而当时商品房还只是小众的奢侈品,没有面向大众,所以不足以支撑一个群体的崛起。不过,地产商也并非1998年房改就迅速赢得恶名,即使到2000年,多数老百姓也没有接受商品房的概念,不知道住房商品化对自己的将来意味着什么,更无从恨起商品房的提供者。

地产商的妖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房价不断暴涨与民众巨大失落的产物。有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价年年在涨,他发现自己永远也买不起房,怨恨顿生;有些居民,收入增长还比较快,但房价基数大,一涨就是几十万元,怎么也追不上,就像中国算是全世界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要赶上美国的GDP总量,还得快速增长几十年才行,因此要对地产商产生不满。

老百姓的不满要表达,当然也可以针对房地产,但房地产是个物,你骂它,就像对墙壁大骂一样,虽然也可以解气,但还不够。转移到对物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自然的,而转移到作为住房提供商的地产商(人)则是必然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