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祖传秘方与武林秘笈

前几年,去北京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走进一个“四合院”,经过一进门的“照壁(又称”影壁“)转入”垂花门“,到达内院,我突然有了领悟。

看!在这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四合院里,每一扇门、每一个窗,都对着中间的天井。想想,一家几代,每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敢多表现自己?

你必须收敛,做到长幼有序;你必须收敛,做到敦厚自持。在这院里,最权威的话是爷爷、爸爸说的;在这村里,最权威的话是族长说的。

如果你位卑,就算你有理,也很难表现。

你学会了标榜。说这样是对的,因为爷爷说的。说这规矩不能改,因为是祖宗传下的。说那个药方包治百病,因为是家传秘方。说我的画法最好,因为是临摹古代名家的。说我的”字有出处“,因为我是练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相信,这种崇古的风气,很早就有了。连汉代刘安写的《淮南子》都说:

邯郸有位乐师,因为名气不大,很少人学唱他的曲子。有一天,他谱了个新曲,骗说是古时名家李奇写的。果然一下子,众人争唱,而且认为这是首少有的好曲子。后来知道真相,又再也没人唱了。(语译)

古人倒是对这种现象有个说法,是”尊古卑今,贵耳卑目“,也就是宁可重视听说的,而不重视亲眼见到的。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感觉,这种”言必称尧舜,事必称古人“的态度,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呢?

当八国联军来的时候

更大的问题是口耳相传,最能渲染扩大,于是以讹传讹,把许多真实的事,加油添醋地说得玄而又玄。人们也就宁信那玄而又玄的东西,如同我年轻时,在武侠的浪漫与奇遇中,满足自己的空虚与幻想。

只是这样做会不会造成不务实?会不会有时在骗自己?当自称不怕洋枪洋炮的义和团,引来八国联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后,我们有没有记取历史的教训,好好检讨我们文化中”虚夸“的部分,再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东西?

古人很伟大,我们写的字,都是他们创造的。但是我们也要很伟大,我们要用祖先传下的字,写出一本”我们自己的秘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