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牛顿与钝牛

但是相反的,天才又可能因为一想就通,而懒得去想。

美国有个天才人协会,里面全是智商特高的。但是许多人不但没做特别用脑的工作,反而做粗工。原因是,他们在学校看什么,都瞄一眼就懂了,于是不下工夫,功课奇烂。到社会上,也难得专注,到头来没一样专精。

我儿子有位绝顶聪明的同学就是这样,高一、高二时猛玩,只要考试前看看书,就能拿满分。可是上了高三、高四(美国高中为四年),成绩却一落千丈,后来连人都不见了。原因是,有些东西可以靠聪明,有些东西不能只靠聪明。当他每样都“十窍通了九窍”,学问做得不踏实,到头来反而“一窍不通”。

所以那些智商高,又有傻劲,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就去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可以成为牛顿。那些自恃聪明,就不学不思的,则成为了“钝牛”。至于天生愚笨,却能用这与生俱来的“空空头脑”,不断努力,往里面堆学问的,也能有过人的成就。

人的伟大,在于自我的超越

二十多年前,当我在高中做导师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手指总缠着纱布,不是这根指头,就是那根指头。有一天,我好奇地问他原因。他说:

“因为当我不用功的时候,就恨自己,用刀片割一下手指。过不久,又不用功,我就又割一下,所以总是有手指包着纱布。”

我把他训了一顿,不准他再用这种苦肉计,并偷偷观察他。我发现他其实很用功,当别人睡午觉或打球的时候,他还猛K书。只是他可能真不聪明,就是考不好。

我偷偷盯着他,看他皱着眉,读两句,就扬起脸想,想不通,摇摇头,又低下头念。有时候,还不断用拳头敲自己脑袋。

起初,我觉得同情,觉得好笑。但是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一种敬意。

世上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呢?我们长得聪明、漂亮,都不值得骄傲,因为那是父母给的。真正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当别人读三遍就会的东西,我要读三十遍才通。我就硬是读三十遍,用我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这,才是我之为我啊!

向迟钝处下工夫

有一天读到曾国藩的话:

“为学不可全恃明快,要思量到迟钝处。”

真是拍案叫绝!曾国藩是何等智慧、何等学问,却能说出这样的话。或许也正因为以他的聪明,还能如此想、如此下工夫,才能有曾国藩的成就。中国绘画理论说:“大拙便是巧处,大巧便是拙处。”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一个人无论天生聪明或驽钝,他如果能有过人的成就,必然在“迟钝处”下过苦功。别人不去想的,他去深思;别人不曾做的,他去尝试;明明办不到的,他硬去办。

我相信,这些成功者之中,必定有许多带傻劲的天才和下苦功的笨蛋。但是,他们的成就,可以完全一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