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后危机时代的建言(2)

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步步攀升,形成了官方宣传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而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减缓迹象的日益明显,11月,中央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复苏刺激计划。

在此之前,周其仁曾提出“保经济不能松货币”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可以使用多种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总量绝对不能动,要把着眼点放在加大改革力度上,增长绝对不能靠票子去拉动。货币投放量的增多势必造成下一轮的通货膨胀,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制造业的危机主要源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只要将一部分对外贸易转向对内,中国不但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经济的回暖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扩大内需就成为重要的经济刺激方案。

回看2010年后半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周其仁的预见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何治理当下的通货膨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央行已经多次宣布加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由原来的2。25%调至3。25%。那么加息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究竟能不能解决通胀问题,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周其仁认为,除了多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相对滞后的汇率机制改革。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外贸出超,被动在国内市场投放了大量货币。

由于货币具有黏性,可能在短期内集中于个别市场领域而不会迅速在整个市场扩展开来,所以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后危机时代集中爆发的结果。

在物价飞涨之际,各种意见不断涌现,究竟如何治理,周其仁提出价格管制是最要不得的措施,因为管制下的货币会寻找新的出口,最终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通胀问题。他主张应该把经济体内原本不是商品的资源动员到市场上来,靠新增的商品和劳务吸收过量的货币。

除此之外,周其仁还主张调整国际贸易现状,大量进口外国货品,通过国际市场转移一部分通胀压力。

由于本轮通胀始自农产品,所以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农民。周其仁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

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经济已成为一个循环系统,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对整个经济体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周其仁认为,不是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升造成了通货膨胀。准确来讲,恰恰是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上涨反映了通胀。现有价格统计体系内,食品所占比例较高,一旦食品价格飞涨,物价指数就会显着上升,因此才造成了农产品导致通胀的认识误区。回归问题本质,真正的原因是货币的供给量增大,导致了各个经济环节的价格上升,农民也是受害者。

市场化明显加深的今天,任何一方都无法独善其身,任何以偏概全的说辞其实都不足为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