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豁然开朗(1)

机会很快来了。1989年,周其仁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第二年秋天,经一名相熟的教授推荐,周其仁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习。在芝加哥大学,周其仁辅修了一门本科的微观经济学,旁听研究生课程,此外大量时间都在芝大图书馆度过。

期间,周其仁邂逅了芝大政治系的崔之元。崔之元求知欲很强,非常博学,因为熟悉图书馆“任何一个角落的图书和刊物”,被周其仁戏称为“图书馆动物”。周其仁初来乍到,崔之元就把自认为有用的资料介绍给他,周其仁因此得以避开琳琅满目的书架,高效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在芝大,周其仁还有一项重要收获:接触到约拉姆·巴泽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巴泽尔的理论建立在传统农业转变理论基础之上,与周其仁一度困惑不解的“分配收入”问题比较接近。在巴泽尔理论的启发下,周其仁开始思考一个崭新的命题:私产何以在排他性极强的全盘公有制里诞生?

随着学习的深入,周其仁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基本要素,劳动者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发挥限度。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而如果产权得不到法律保障,那么一切个体的经济活动也就丧失了内在价值和意义。

以此为支点,周其仁对中国公有制和私有产权的碰撞,“包产到户”和自留地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些积淀奠定了他学术研究的基调,为未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其仁海外求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基于中国现实问题的求索,是“问题主导”式的求学。这种方式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一所学校学习很长时间,一旦找到现实问题的答案,他很快就会寻找新的平台。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了一年多后,周其仁来到位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立刻被那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决心沉下心去,专心做几年研究。周其仁选择的研究领域与中国现实息息相关,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等内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