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吵的男孩(2)

妈妈虽不满意,但愿意试一试。我更进一步地与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自己由教导者的角色,改为求助及需求的角色。男性是不容易屈服的,尤其是对权威的上司、父母,表面上或许没有抗拒,但内心却酝酿着对抗的能量,等到某个时机,积蓄的能量会一并爆发。男性总是期待自己有超能力,随时能够英雄救美,做太太的若是常常提出求助,先生感到被需要,就会由内心产生对家的向心力和价值感。更重要的,因为付出,他会得到感谢,他的头顶上就会升起如天使、菩萨般的光环,人也会变得温柔而亲和。儿子也是一样,青春期的孩子,若能从生活中得到付出、服务的机会,当他有了成功的经验,他就会主动、积极地付出,成为一个有责任,可以信赖的人。

“辅贤妈妈,辛苦是有代价的。难道你希望先生、孩子对你这种恶言相向的态度一直持续下去吗?”

辅贤的妈妈没有再多说什么了。“改变”不论对自己或别人都是困难的,我们要看见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阻挠我们改变,因为改变会造成我们的不安与恐惧,潜意识不希望既有的习惯被打扰或更改,若我们能把改变两个字改成“改善”,“改”了会更好,因为用字不同,潜意识也会放松,不再抗拒。

……

辅贤来报到时,他告诉我说妈妈最近好奇怪,都不会唠叨了,他还真不习惯,也有一种失落、不知如何应对的感觉。因为他情绪失控的时候,妈妈不仅没说他,还让他一个人去平静一下,有时还会倒杯水给他喝。他觉得自己好像被解除了武装,感觉很轻松,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试着去读懂自己,为什么会愤怒?‘我’究竟想让对方知道些什么?‘我’想要什么结果呢?这样当你每次生气的时候,你都能读到真正的自己,你的内心就会升起感恩,感恩那些惹你生气的人。”

辅贤还年轻,他可能无法理解,“生气”并不是不好的行为,它反而是让我们更深度认识自己的方法。因为当我们理解了怒气这种情绪,我们会知道自己的需求,其实只是要被人了解、认同、知道而已,我们是很注意对方的想法及感受的。

“生气时,我哪会想那么多呢?”

生气不是一下就爆发的,它都有一些前兆。譬如辅贤说他很怕吵,只要是嘈杂的环境都会让他心浮气躁,很容易生气。我希望他去观察自己,从感觉不舒服到忍受不了的过程中,内心经历了哪些对话?

“我真倒霉!”

“我很烦。”

“我没必要忍受!”

“我受不了啦!”

“你凭什么可以这样对待我!”

“谁怕谁!我跟你拼了!”

我们的内心随时都有一些对话,不只是辅贤,许多男孩子都怕吵,一吵他就不能专注于内心的思考,“吵”还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经验。妈妈的唠叨、爸爸蛮横无理的斥责,老师、教官或上司的训话,都会有许多的不满,但我们又不能离开或制止,导致不愉悦经验被积压、储存在潜意识之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它就会被重新呼叫出来。我们会被过去的经验打扰,潜意识的运作其实是善意的提醒,却很容易影响我们此刻的心情及判断。只要我们时时察觉自己的心,坏脾气将会成为过去式。

……

“辅贤,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呢?”

辅贤露出一脸傻笑,思索了一阵:“当然是有能力、高EQ、有领导能力、亲切、被别人看重与欢迎!”

“你要怎样做到你的期待呢?”

“不要坏脾气,要有耐心,心平气和不急躁。”

辅贤很想了解,怎样的努力才可以做到自己期待的样子呢?这看来复杂,其实,只要转换我们常说的话,例如,把“我生气了哦”改成“我有点不舒服”;“我很挫折”改成“我的想法和事实有些不一样”;“我受不了”改成“我想让自己休息一下”或是“我需要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而许多想法也同样可以转换,例如,“你凭什么找我麻烦”可以转成“他想要告诉我什么”或“他想提醒我学到什么”,“我怎么这么倒霉”可以转变成“我可以从这件事学到什么”。

事情没有好坏,只有想法不同。只要能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就能理解任何事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也都能够帮助我们自我提升。

辅贤似乎不再自我否定,也不再指责、抱怨啰嗦的妈妈;他有了新的决定,要让自己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