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胜利的前夜(21)

[37] 据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档案。

[38] 朱瑞熙、徐曰彪《范文澜》,载《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名家》,刘启林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

[39] 《赵俪生文集?篱槿堂自叙》,第五卷,赵俪生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0]《中国通史》,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41]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以74岁高龄当上了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这是中共投桃报李的酬谢。而黄也知恩图报,据传他是民主党派中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口号的人,而彭真是中共派系中第一个发明“毛主席万岁”的人,但这个最早的发明权到底归黄还是归彭,在党史研究界一直争论不休。

[45] 《近三十年见闻杂记》,左舜生著,香港自由出版社1952年出版。

[46] 罗家伦《元气淋漓的傅孟真》,载《傅故校长哀挽录》,台湾大学1951年6月15日印行。

[48] 《“九一八”一年了!》,载《独立评论》,第十八号,1932年9月18日。

[49]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载《传纪文学》,第二十八卷一期,1976年1月。

[51] 罗哲文《李庄忆旧》,载《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李庄》,李庄镇政府1993年出版。(内部发行)

[52、63] 《中国建筑之魂》,费慰梅著, 成寒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53] 刘东平《古建筑的保护神:梁思成》,载《人物》,2001年第1期。

[54] 除了罗、郑等人提供的证据外,在李庄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据罗南陔之子、原南溪县政协委员罗萼芬说:“美国投放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为什么没投到京都、奈良?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羊街8号我家。当时罗斯福要向日本扔原子弹,但不知道扔到哪里合适,就问蒋委员长,介公也不知扔到哪里是好。于是有人建议把梁思成接到重庆,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看这原子弹咋扔合适,让他画个圈圈。梁思成临走时,专门来到我家,找到我的父亲罗南陔,要他好好照顾梁思永,还说美国要炸日本本土,但不知炸哪里好,圈圈画在何处也心中没数。当时梁氏兄弟与我父亲就商量,最后说哪里都可以炸,但就是不能炸京都、奈良,因为哪里有很多古建筑,一炸就太可惜了。梁思成很同意这个看法,说了些话就走了。日本决定投降后,梁思成从重庆回李庄,又来到我家看梁思永。我父亲与他兄弟俩聊天,梁思成说,美国这次轰炸,日本的城市毁坏的很厉害,但最后还是按照我们商量的建议,没有炸京都、奈良。后来罗斯福说光用常规炸弹还不行,需要扔几颗原子弹,要不日本人不得干,来问我。我还是那个建议,扔哪里都可以,但就是别扔到京都、奈良。后来美军就参考了我画的圈圈,就把原子弹扔到了广岛和长崎。”罗萼芬说:“梁思成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好在旁边给他们倒茶,就听到了。所以说美国炸日本和扔原子弹,故事就发生我家。这个事从我家传出去以后,李庄的百姓就说:‘不是美国原子弹,日本投降不得干;美国丢下原子弹,打得日本直叫唤。’后来罗哲文来李庄,问我这个事,我告诉他,他才把事实真相写出来。”

罗萼芬老先生的这段话,自然是孤证难立,目前仍没有找到其他材料可以佐证,罗哲文确实回李庄访问过,但对此说表示怀疑。既然罗老先生说得言之凿凿,就只能作为一说记录于此,估妄言之,估妄听之吧(2003年9月26日,岳南在李庄罗萼芬家中采访记录)。

[55] 《日本问题文件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出版。

[56]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孟庆瑞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58、60] 重庆《中央日报》,1945年8月11日。

[62] 《致俞大綵》,载《傅斯年全集》,第七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出版。

[64] 《中央日报》“副刊”,1945年8月14日。

[65] 李霖灿《大匠诲人有典型——记济老二三事》,载台北《中央日报》,1985年12月30日。作者李霖灿原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著名纳西文字研究专家、美术史家,1948年年底押运古物去台湾,一度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9年去世。

[66、67] 《中央日报》,1945年8月16日。

[68] 引自《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出版。

[69] 王作化、王晋阳《第一个报道日本正式签字投降的中国记者》,载《纵横》,2005年,第9期。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