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胜利的前夜(19)

他的演讲历时十分钟。突然地他的头颅低垂,失眠的眼眶陷凹处见形,在这一刹那的松弛,他的平稳之外貌露相,紧张与疲劳在这胜利的关头显现在他人身上……[68]

日本时间8月15日,中午12时,重庆上午11时,日本裕仁天皇对全世界广播了“停战诏书”,正式宣布330万垂死挣扎的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播发的电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的正式无条件投降而告终。”[69]

注释

[1、2、3]《蒋介石年谱》,李勇、张仲田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5、6]《史记?苏秦列传》(标点本),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7] 《无究的困惑——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许纪霖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8] 《王世杰日记》,1945年1月19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3月影印本。

[9]《美国外交文件》,1945年第7卷,第195页,转引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第355页,重庆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10、21、50] 《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公安部档案馆编著,群众出版社1991年出版。

[11、13] 《解放日报》,1945年6月30日。

[12] 引自《毛泽东年谱》,逄先知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 金城《六参政员延安去来》,《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22页,重庆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

[15] 《蒋介石日记》,载《总统蒋公大事长编》,秦孝仪主编,台北,中山图书公司1968年出版。

[16、17、20]《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书局1979年1月出版。

[18、23、42、43、44] 黄炎培《延安归来》,载《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黄炎培著,文汇出版社2000年出版。

[19] 《黄炎培日记》,转载《无究的困惑——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许纪霖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22] 郭明生《傅斯年和毛泽东、周恩来的一段交往》,载《文史春秋》2004年6期。

[24] 罗家伦《元气淋漓的傅孟真》,载台北《中央日报》1950年12月31日。

[25]《李敖快意恩仇录?星火记》,李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6] 《致胡适》,载《傅斯年全集》,第七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7] 《毛泽东自传》,斯诺录,汪衡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28、30] 《西行漫记》,[美]埃加德?斯诺著,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出版。

[29] 傅乐成《傅孟真先生与五四运动》,转引《傅斯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另,1954年在大陆兴起的批判胡适与傅斯年等人的运动中,有人以为此举主要与毛泽东的个人心态有关。毛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这是他早期成长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一经历,毛泽东与陈独秀、李大钊熟识,并在他们的影响下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结织了胡适、傅斯年并有过接触,后来胡适赴美国,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的学生毛泽东”“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我的学生毛泽东”等话(《胡适口述自传》,第20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其原因是毛没有完全遵从他“老师”指导的缘故。但不能讳言的是,毛那时在北大的地位低微,待遇颇低,加上一些北大师生与他接触时态度偏傲,这无疑使自尊心极强的毛产生一种挫折感,这种情绪在他与斯诺的谈话中已有些流露,因而毛后来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心态与这一历史阴影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中共建国后,北大校庆活动邀请毛泽东,不管是逢五的“小庆”,还是逢十的“大庆”,他老人家都未曾再踏入北大校园一步。“文革”中,据说毛泽东对北大的状况极为不满,曾有“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之语相赠,算是对他当年工作过的北大作了定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