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左,女人在右

就是这个“X”和“Y”的区别,却足以使男人和女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有人说,男人和女人简直是两种生物。虽然这种说法不正确,但是,是的,男人和女人就是非常不同。就像一个完整的物品的两个部分,男人和女人代表了不可替代的两个部分。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必须得说,我太喜欢我取这个题目了。因为相当恶俗,一派娱乐畅销书的味道。不过,我用这个题目可不是为了想要探讨男女心理之类的娱乐文字。而是一个十分厚重而复杂的一个科学问题。如果你被题目欺骗了,我只能说声抱歉了。

那么,是什么复杂的问题呢?男与女区分问题。你笑了么?你大概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全世界有60亿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男女怎样区分的。但是,你思考过这个问题么,为什么只有男女两性?而不是三种,四种,或者一万两千八百四十六种,而偏偏只有两种呢?现在这个问题就不是60亿里每一个人都能够回答的了。没关系,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肯定不会是一万两千八百四十六种,因为过多的遗传差异会削弱一个种族的力量,最终也只能导致种分化,想要维系这么多种类的却又隶属同一种族的性别,是无法生存的。同时这也导出了另一个必要条件,必定是偶数,不然无法完成有性生殖。两种性别的人结合,还有一种只能当“电灯泡”?太凄惨了吧。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很好解释了,生物种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种族的稳定性和自己的基因的传递性,那么最小的偶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的基因交替性,又可以解决因配偶种类过多导致的种分化问题。

如果我们从分子的角度去看两性区分,更可以了解到生物的这种倾向。众所周知,性染色体只有两个,X,Y。XX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也就是说事实上只有Y才是真正区分两性的性染色体。有Y就是男性,只有X就是女性。生物体最大程度上抑制性染色体的占有比例,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发生最致命的性别特征的变异。所以,只有男人和女人的世界是有着很深思考的。当然,我们也得看到尽管这样的特征设计帮助生物体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过多的性染色体加大变异机率,但是过于“能量”集中的性染色体一旦产生问题,则是十分严重的。比如人类的著名遗传疾病,Klinefelter综合症(Klinefelter syndrome)。这种病仅仅是因为性染色体中多了了一个X染色体,即XXY。这种病会造成性腺发育不良,两性畸形。会明显造成性别模糊等严重后果。

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仅有的性染色体的威力。而且,就是这个“X”和“Y”的区别,却足以使男人和女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有人说,男人和女人简直是两种生物。虽然这种说法不正确,但是,是的,男人和女人就是非常不同。不过,实际上,他们除了这一个染色体的区别之外再无其他。在我们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之余,不得不去了解生物体之所以这样设计,只是为了使两性的划分更为明显,他们必须在为了种群的繁殖做到各自不同的义务和职责。就像一个完整的物品的两个部分,男人和女人代表了不可替代的两个部分。

但是,我们会很快想到另一个人类社会中的问题,如此严谨和稳定的两性区分结构,为什么人类还会出现同性恋(homosexual)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让人费解的问题。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同性恋的出现意味着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突变。那意味着将无法完成生育和繁殖种群的任务。但是,据欧美调查的数据显示,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口在全人口中占有2-13%的比例。所以,同性恋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的。而且,一个错误的认识是,通常人们认为同性恋是人类专属的行为,其实据动物学家研究,大约有500种以上的动物观测到过类似同性恋倾向的行动。也就是说,同性恋在有性繁殖的其他动物物种里也普遍存在。

那么,就是说在同样被划分在严格执行两性分别的许多动物族群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的指向是非异性的比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还不清楚,至少从生物学角度去分析,我们无法从同性恋人身上找到任何异与普通人的地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的同性恋人士对于来自异性的性吸引力感知能力低下。尽管同性恋问题普遍存在于动物种群,并且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关于同性恋的记载也很多,但是真正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还是近年的事情。一时间,同性恋人群就好像突然从我们的世界冒了出来一样。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这个时代的同性恋比例明显比其他时代更多。并由此推断认为,现代常常使用的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是导致人们产生同性恋倾向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同性恋并不具有任何和正常性取向人类存在区别或者病变的生理结构。化学品“变异”说自然站不住脚。首先觉得同性恋人数上升本身就是一种错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人类文化中,对于同性恋问题向来都是十分保守甚至是排斥的。随着社会进步,人类意识的开放和同性恋人群的抗议和斗争,才是人们开始重视和探讨同性恋相关的许多问题。同时这也使得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们勇于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了。这才使得人们感觉同性恋的人数上升。

但是,为什么会产生同性恋心理,依然是一个谜。既然不能从生理找到区别,那么有很多专家就开始从精神分析上入手了。一部分的研究认为,同性恋倾向的心理可能来源于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有关。童年对于父母的角色认定的混乱和错位可能是诱导同性恋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不过,这显然无法解释所有同性恋人群心理的形成。可作为一个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的分析靠谱么?那些存在同性恋倾向的动物们难道也是因为童年和父母的关系?倒不是说同性恋者中不存在这种原因造成的性取向改变,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恰恰是一个个别性质的原因。而且如果你仔细分析同性恋者,就会发现其实同性恋者中的也有着各种区分。比如讨厌自己性别的同性恋者,不仅情感世界,平时行为,思考方式也都倾向于异性者。有些却完全看不出任何同性恋的行为倾向。还有一部分人属于双性恋,以及一部分原本是正常性取向却中途出现了同性恋心理的情况,或者原本是同性恋者却中途恢复了正常性取向的情况也都经常发生。这些细微的区别和变化又该作何解释呢?虽然连同动物界一起去考虑,那个具有共性的原因现在还无法找到,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存在着细微区别的同性恋人群中,还有着一种可能是,一部分的同性恋者所表现出的不稳定性说明了他们可能只是源于好奇,暂时的性心理混乱,或者是被同性恋文化中的某些因素所吸引。要知道,这个时代给予同性恋者们的不仅仅是尊重和自由,也促使了他们造就的特有的文化的传播。一部分人可能会因此被吸引,或者质疑自己的性取向。

不过,不管同性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都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当然,只要人类的基因不会出现严重的变异,同性恋始终只能是一个小众现象。因为,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我们的身体被严格规定在固定的状态下。特别是性,这是一个关系整个种群的大问题。大部分的人被性荷尔蒙分泌物无时无刻的影响和控制着。这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依然保持着近乎“非白即黑”一般的显著的男女区分。这种区分也正是各持着一般遗传基因和生殖物质的有性繁殖的利处,让我们可以更快的寻找到另一半,完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圆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