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是冤家不碰头(1)

不是冤家不碰头

前面说到,江忠源在浙江做官期间,他的家乡新宁又在酝酿一场大乱。

李博在江忠源的协助下打败了雷再浩,却没能把自己眼皮底下的反军线人李沅发抓住。棒棒会留下了火种,正应了江忠源的那句话:他们还会东山再起。

李沅发虽然在雷再浩手下封过大将,但实际上的作用是当眼线。恐怕连雷再浩也没料到,这个下属的志向,比龙头老大还高远。雷老大死去之后,侥幸活下来的部众,虽然有心为他报仇,但全都灰心丧气,唯有李沅发不甘失败,图谋东山再起。他要接过雷老大的事业,自己当一回造反武装的总司令。

李沅发开展地下活动,联络雷再浩的余部,重新建立组织。“棒棒会”这个名称太容易暴露,他便改名为“靶子会”,自己出任首领,逐渐恢复了新宁的会党势力。

道光二十九年(1849),新宁旱灾。官府没有采取减负的措施,反而加大盘剥的力度,百姓负担有增无减。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干柴烈火,一点就燃。李沅发抓住时机,派人前往广西全州,联络天地会的会众,召集几百人来到新宁县境内。

十月十三日,李沅发在水头村集结会众,登上高台,树起一面红旗,上面大书一个“斗”字。这是一个庄严的揭竿仪式,会众在低沉的牛角号声中宣誓造反,表示服从李总司令的指挥。按照天地会的惯例,每个人的头上都裹上了红巾。

乡绅邓树坤接到线报,叹息道:“江岷樵说得不错,雷再浩阴魂不散,他死了,李沅发又闹起来了,若不把这些人一网打尽,怎能有安生之日!”

他把管家叫来,吼道:“集合团丁,立即去抓李沅发!”乡勇尚未集结,李沅发已经打上门来了,指挥会众攻打邓宅。邓树坤无计,只得翻墙逃走。

李沅发占了邓宅,召集首领开会。他说:“老子以为邓树坤有三头六臂,原来不堪一击。如此看来,县城不难攻下。大家兵分三路,立即进攻!”

李沅发部署停当,部队没有扎营,乘胜攻打县城。第一路两百多人,从王家渡口渡过扶彝江,抢占县城北面的要地摩阿岭;第二路一百多人,从潭冲过江,攻打县城南门;第三路是主力,三百多人,由李沅发亲自率领,从水槽源经白公渡过江,直攻县城东门。

城内的会众接到通知,马上与低层官吏联络,开门响应,会军很快杀进城内。那个名叫李博的知县已经调离,代理知县万鼎恩成了会军的刀下鬼。

李沅发进了新宁,没有肆掠一通就走人的打算。他想长久占据这个湘南重镇,然后向广西发展,与那里的造反势力连成一片。他首先部署兵力守城,然后开仓发放银粮,救济贫民,打开监狱,释放囚犯。

李沅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新宁一地藏龙卧虎,击败雷再浩的江忠源虽然到浙江做官去了,他的几个弟弟还在新宁,他们手下的乡勇也不是吃素的。此外,李沅发一点也没有想到,他有一个命中注定的对头,常年在外读书,却在这时回到了新宁。尽管在此之前他跟此人并无一面之缘,他也没有刻意去惹这个冤家,但他们注定要在这时候打到一起。

这个人名叫刘长佑。

命运安排刘长佑在李沅发打进县城时回到家里,对刘长佑的一生影响颇大,对李沅发则实在不公,因为这个人极大地妨碍了李沅发长驻县城的企图。

刘长佑在岳麓书院读书,已有十一个寒暑。他回家乡并无确定的日子,事实上他已有两年未曾在家过春节。但恰在此时,他从长沙回到了新宁。他一进城,饥肠辘辘,急忙赶回位于金城里的家中。放下行李,刚刚见过父母妻儿,就听到街上有人呼喊:“快跑啊,李沅发占了县城!”

刘长佑一愣,急忙跑到街上打探情况。一出巷子,就看到几个人头裹红巾,从他身边跑过。他想:反贼果然进城了!回头跑进家门,把门紧闭。凭着天生神力,举起一口棺材,把大门抵住。转身拿起一条大凳,擂倒屋后的围墙,背着父母从缺口出去。一家人跟随在后,出得城来,到西乡避乱。

第二天,城里有消息传到西乡:逆贼杀死了县官。刘长佑的父亲刘时华携带家眷抵达东江口,雇船赶赴府城宝庆避乱。刘长佑前往石田村,去跟比他小十二岁的族叔刘坤一会合。刘坤一的岳父对他说:“长佑,你领着坤一快去宝庆,向府衙报告新宁有难!”

他们徒步行走一百多里,到了宝庆,找到知府张镇南,报告新宁已被棒棒会占领。

张知府说:“你们先回去吧,把各乡练丁召集起来,准备协助官军作战。本府立刻禀请巡抚大人调派官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