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在老长沙城东郊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一伙“土夫子”盗掘到了一座战国中晚期楚墓。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二次补救性发掘,发掘是根据当年“土夫子”的描述进行的。事后的考古报告称,这座战国墓是一椁双棺墓,规模并不大,墓穴由青灰色膏泥密封。
墓主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盗后遗物有鼎、敦、壶等陶器,竹木漆器、丝麻织品、玉壁和帛书、帛画。由于陪葬品不见青铜器,显示墓主当时地位不高。但所陪帛书和帛画却相当珍贵。帛画藏于椁盖板与其下的隔板夹层,当年的“土夫子”没有发现,被官方二次考古获得。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术,当时的文管会就聘请了当中个别优秀者当了发掘工人。他们的“土”办法,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被称之为“土专家”。观察样土判断古墓的深浅和年代,是“土夫子”的特长之一。尤其是在长沙汉墓的科学发掘中,他们指路引线,免去了诸多不便,因为这些汉墓是十墓九空,许多就是他们干的,这一回算是将功补过。据说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其千年女尸在棺内难以取出,“土夫子”们出主意用五块木版斜插进去,将棺侧起,谨慎将女尸取出,因此得以保存。
■ 堪舆风水成依据
古人认为,葬在风水宝地上的墓冢会出现一种“气”,有祥云出现的大多是帝王的陵墓,上面的气称之为“王气”。《异苑》有一则“戴熙”的故事。戴熙的祖坟就葬到了风水宝地,“武昌戴熙,家道贫陋,墓在樊山南。占者云‘有王气’。”这里的“王气”就是这个意思。它为盗墓时的“望”提供了可能性——如果细细地“望”会有所发现。
因为不同时期的人对葬地有不同的追求和喜好,所以,从中国古代的丧葬规律来看,也可找出“望”的窍门。墓穴后方枕着玄武靠山,是古人眼中的最佳风水宝地。如秦代人多选择高岭之地为墓穴,西汉时的开国功臣之一淮阴人韩信,当年葬母时即是这样。据《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当年“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这里的“高燥地”就是比较高的岭地,即非低洼积水之处。汉代人则喜欢把坟墓建在向阳的山南坡,“秦埋岭汉埋坡”即由此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则多平地起坟,砌出精美的砖质墓室;唐人则把陵墓设在半山腰,甚至凿空整座山,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是凿空了九嵕山而成。
墓穴的选择讲究宽敞,有“地气”。皇家的陵址要求更苛刻,还要讲祖山、朝山、案山,得有“左辅”、“右弼”之势,非“龙穴”不能葬。除宋朝的陵墓选在背阴处之外,一般会选择朝阴的。
北宋皇陵多位于山地的西北方,背阴。据宋仁宗赵祯时王洙等人奉敕编纂的《地理新书》所讲,国音赵姓在阴阳地理上东高西下为最佳,南高北低亦好,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也可居之”。
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者从古人崇信的“风水”现象中和各朝人的偏好上,很容易找到古墓所在。看来,中国古代的堪舆理论,即所谓风水术,在盗墓者眼里成了“盗墓理论指导”。
■ 占卜问卦亦可为
与堪舆风水术一样,“占卜术”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方术之一。
“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在许多社会里,占卜仅仅是操作者在将行某事时,由于没有把握而借助某些器具或现象寻求信息与解答,由此满足心理需求的行为。占卜所需的物质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显示卜兆及刻辞用的载体,即龟甲、兽骨等;另一类是整治甲骨及刻辞用的工具,有锯、凿、钻、刻刀等。占卜流行于全世界各个时代的文化中,而且方法多种多样。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关,其发展受到宇宙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常见的占卜方式有询问性占卜(如中国民间的求签)、鸡卜、鸟卜、鸟占、水占、星占、纸牌占卜等。
盗墓有不少时候得碰运气,于是盗墓者想到了占卜问卦。袁枚《子不语》中的“掘冢奇报”故事的主角朱某,就是靠占卜盗墓而发家致富的:“杭州朱某,以发冢起家,聚其徒六七人,每深夜昏黑,便持锄四出。嫌所掘老多枯骨,少金银,乃设乩盘,预卜其藏。”
实际上,“占卜”与“风水”过去一直是相提并论的。古代风水先生在选择墓穴时叫“卜择”。《葬经》称,“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又有“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之语。这种把占卜与风水结合起的“点穴”手段,为历朝皇家使用。《隋书》中便有这样的文字——“及献皇后崩,上令吉卜择葬所”。
《葬经》的作者郭璞本人就是一位既擅风水,又懂占卜堪舆的高人。
《晋书·郭璞传》记载,郭璞母亲去世后,将其“卜葬地于暨阳”,这个地方紧靠水边,不过百步之遥。当时人看了都说离水太近了。郭璞回答:“当即为陆矣。”果然不久以后,此地被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成沙滩,郭母墓的方圆十来里都变成了桑田。
郭璞曾经给南北朝时宋会稽太守张裕的祖上看过坟。《南史·张裕传》记载,郭璞当时看了两处,一处是“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还有一处是“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张裕的祖上选择了后者。张裕因祖坟风水好,当上了大官。从郭璞选择风水宝地的记录可知,占卜被用来盗墓,在古人看来是颇有道理的。
■ 听风听雨知墓穴
前面说过,有盗墓者把中医诊疗手段,灵活运用,转化成为盗墓绝技。这种绝技里面有很多主观因素,与“占卜盗墓”的听天由命截然不同,盗墓者凭借的是直觉,或者说经验。
盗墓史上凭借超人直觉和丰富从业经验盗墓而屡获成功的大有人在。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总能找到隐藏神秘的墓穴。
清人徐珂在其汇编清代各种掌故、笔记、传闻的《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焦四的广州盗墓贼神乎其神的判断墓地的技巧。焦四盗墓的方式,可作为“听”的精彩操练,其技术之精、诡计之神奇,令人拍案叫绝。
每个盗墓团伙内总有一名“掌眼”的,掌眼起到现在工程项目中总工程师的作用,焦四就是这样的一个掌眼。
他掌眼的本事了得,“观风”、“望气”、“听声”、“看土”样样在行。焦四不仅有一双“入地眼”,还有一双“听风耳”。通过“三听一看”,焦四就能知道地下是否有墓,墓中是否有金银玉石这些随葬宝物,多还是少。
焦四聚集了数十个同伙,四处盗掘古墓。他们盗墓之所以百发百中,是因为焦四有一手绝活,他能靠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观泥痕等方式判断墓葬所在。一天,焦四和其他盗墓贼到郊外寻找墓葬。当时是正午,天空却电闪雷鸣。焦四赶紧让手下人分散开来,到不同的方位观察雷雨闪电,并记住特征,回来向他汇报。焦四则站在高处观望。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有一个人回来报告说,打雷的时候,他觉得脚下有浮动,而且地下还有回声。焦四兴奋地说:“那里就有古墓。”盗墓贼们随着那人赶过去挖掘,果然下边有一座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