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一虾更比一虾艳(3)

小龙虾

谷雨既过,薰风日暖,又到了小龙虾大量应市的季节了。

相比个性温和而慢条斯理的河虾,五短身材而又铠甲罩身的此虾,头大得不成比例,高举一对超大的螯钳,完全是一副暴徒模样。但“适口者珍”,“知味者贵”,既是归了能给味蕾提供享受的一类,就没有理由不问之于汤镬了。

晚饭后,当你漫步街头,那些或浸泡在水盆里,或码放在青花瓷碟里,或正在油锅里哧喇喇爆响的赤艳小龙虾,几乎火爆了夜市大排档。而摊主及伙计们的吆喝和招呼更是热情响亮:“嗨,大哥、大姐,吃海虾!”他们口中说的“海虾”就是小龙虾。稍稍驻足,但见眼疾手快的伙计们双手上下翻飞,一只只尾卷、腹实的大虾便掷入了塑料篮中,连啤酒也摆了出来,单等食客落坐。若是一伙人落座,不消片刻,遍体艳红、饱收汁液的油闷小龙虾用白铝盆装着端上来,红油汤冒着刺激鼻孔的的热气,上面还点缀着几棵碧绿的香菜、整个艳红的干辣椒,色调异常醒目。不过小龙虾是时令产品,只在5月到8月才火爆。

那年夏天在上海,某一晚,几个朋友开车带我去宝山区牡丹江路的“小龙虾一条街”,一个吃小龙虾很有名气的地方,价格虽是不菲,却是半夜两三点照样人声鼎沸。这里的龙虾,什么干煸、香辣、椒盐、手抓、十三香……做法也多,有咖喱、年糕、黄焖等等,另有敲边鼓的沸腾鱼片和大嘴蛙。炸好的小龙虾,码在一家家店堂门前,真是琳琅满目,流光溢彩,一片赤红,惊艳天下。据称“都是现剥的”,“又新鲜又干净”,口味“不是太重”,算是照顾我这“不太会吃辣”的人。我搞不懂,这些阿拉上海人何时变得“比较适合吃辣”了?刚选了一家店坐下,立即就有服务生过来,给我们带上一次性手套,系上一次性围裙。等了不算太长菜就上来了,先上的正是十三香,还有鱼香菜心、荷叶蒸排骨。这十三香并没有我担心的那么辣,只能算是一般的辣,正是这种我能承受的辣,让我尝出小龙虾肉的鲜嫩,脂膏的鲜美,还有虾肉那种极耐咬嚼的饱满和弹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