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攀比
若洋每天见到妈妈都会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有一天她很伤心地哭了,原来,她被一位小伙伴嘲笑,每天没有小汽车接送她上下学。若洋很有挫败感,她急切地问妈妈:“咱家啥时候有车啊?”
家长对策
攀比是孩子间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受社会风气的熏染,孩子间的攀比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会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因此部分孩子享受到了“被富养”的滋味。但有些孩子 “被穷养”着,体验不到品牌衣服,乘坐不到高级交通工具……这些孩子如果遭遇到讽刺,会向家长提出“高级”的要求,希望家长满足他的愿望。尽管家长不想让孩子受到委屈,但个人能力有限,这时需要家长妥善解决,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让孩子拥有自信与快乐的心态。
当孩子遭遇到来自同龄人的否定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苦恼,在孩子的情绪稳定后,让孩子明白客观事实有时就是不尽如人意,不以人的主观努力而改变。但父母一直在努力奋斗着,这个过程是值得欣慰的。然后家长帮孩子找到自家的“长处”,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成长最幸福。还要帮孩子寻找并发挥自身特长,让孩子在小朋友间得到重视,找回自信。
孩子被冠以“多动症”之名
4岁半的晓田很淘气,虽然妈妈很辛苦,但她心里很高兴,确信淘孩子更健康、更聪明。但是自从晓田上了幼儿园以后,老师差不多每天要向妈妈投诉晓田,数落孩子惹的“祸”事,有一天竟然当着晓田的面说,让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晓田是否得了多动症。惹得晓田心事重重地问妈妈:“多动症好治吗?”看似孩子很在意,却丝毫没有行为上的克制,反而更加多动扰人,妈妈的信念开始动摇了:这孩子不会是真有多动症吧?
家长对策
孩子因年纪小,自控能力弱,有的出于贪玩多动淘气,有的想通过多动“惹事”引起关注,有的更因成人错误地冠以“多动”之名,而更加控制不住地动作频繁起来。无论出于哪种情况下的多动,孩子需要的都是更多的关照与理解。多动症究竟是什么样的定义,恐怕晓田的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却顾名思义地随随便便“否定”孩子。老师向家长提出建议或许出于好心,但这样不科学地给孩子定性,不光会引导孩子错误地认识自己,也会给家长消极的暗示作用,在处理孩子淘气问题时,有欠冷静与耐心。
当孩子遭遇到来自老师方面的否定时,家长也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对孩子的否定评价,哪怕对方是所谓的权威人物。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孩子的信心。当孩子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妈妈更要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孩子去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身毛病,静的时候多夸奖,动的时候冷处理,让孩子明确行为的方向。还要合理地引导孩子多运动,释放出多余的体能。同时,教孩子懂规矩,懂得与他人合作的规则,增强自我约束力。
妈妈骂孩子傻
木卫是贪玩的小家伙,尽管妈妈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木卫除了玩,对哪个班兴趣都不大,气得妈妈骂他:“每天只知道傻玩!傻淘!”开始的时候,木卫还辩解:“妈妈,我不傻!”木卫的字不如小朋友写得好看,还不能很好地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一次因顽皮受到老师的批评,木卫说:“老师,我傻!我妈说我就知道傻淘!傻玩!”
家长对策
兴趣应该是孩子亲自感受到的,或是在家长的引导下体验到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家长先行一步将兴趣硬加给孩子,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孩子丧失兴趣。妈妈骂孩子“傻”,是批评式的责怪,也是一种寄予希望的教育,但幼小的孩子没有能力去解读家长教训里的密码,得到的只是语言暴力伤害,从而有了“我傻、我不行”否定自我的想法。当做事遇到挫折时,这种不良信息就会成为孩子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当否定信息来自身边的亲人时,家长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对于幼儿来说,玩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他“需要”时,才会去寻找学习某种技能的途径。家长可巧妙地制造孩子“需要”的机会,引导孩子向理想中的方向发展;家长要不随意发泄自己恶劣的情绪。当发现孩子对自己有错误的认识时,及时查找并消除否定孩子的信息根源,比如妈妈应该多用积极性的语句鼓励孩子,“你这事坚持得好。”“哦!你真是个坚强的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给予成就感,以呵护孩子的心灵为主方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爱心小提示:
当亲爱的小孩遭受到“否定”的评价时,家长首先要分清,被否定的是孩子做的事情,还是孩子本人。任何人任何时候否定孩子本人,家长都不能做“帮凶”。要及时地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乐观地面对“挫折”,但也不要过度同情孩子,说些不切实际的话,用姑息迁就的方式安慰孩子。家长应传授给孩子正确的做事方法,和孩子一起以积极、坚强的态度来迎接他人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