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宝宝是“色盲”吗?

对色有些“盲”

朋朋被妈妈带出去旅游,但却因为一位小他两个月的妹妹变得不开心。“汽车,红的!”“树,绿的!”小女孩在路上说个不停,朋朋被感染了,也满嘴跑起“色”来:“汽车,绿的!”“树,红的!”“不对不对!你全都说反了!”小女孩认真地纠正着朋朋。朋朋马上不服气地反击:“我没说错!你才说错了呢!我说树是红就是红的!就是!就是!”两个小人儿争辩得脸红脖子粗,只好求助大人裁定。理直气壮的朋朋在大人一次又一次的裁判下,头越来越低,声音越来越小。妈妈赶紧安慰儿子:“别急啊,妈妈这就教你认颜色。”妈妈教得负责,朋朋学得认真,但朋朋就是分不清楚颜色。几天后,妈妈联想到儿子老是弄混红绿色,心里开始焦虑:“朋朋不会色盲吧?”

家长对策

初生的宝宝来到色彩缤纷的世界,一开始对黑白二色更敏感些,随着慢慢长大,宝宝关注的颜色变得丰富起来。这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识别颜色,很多宝宝会找到自己钟爱的颜色。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宝宝对色彩的名称会感到茫然,无法将它们与所熟知的色彩对上号。在成人眼里看来很容易识别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却有不小的难度,因此出现案例中朋朋胡乱说颜色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当宝宝两个月左右时,家长不妨在宝宝床上方悬挂红色的充气玩具,再随着月龄的增大逐渐丰富宝宝周围的色彩,让宝宝时时看到色彩鲜艳的世界。刺激宝宝感官的同时,妈妈可以教宝宝认识色彩的名称。可以这样说:“这是一辆红色的小汽车。”“黄色的柠檬。”将色彩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如果像朋朋妈妈那样忽略了教宝宝认识色彩,那么在补色彩课的时候也不要心急。尽管宝宝说不对颜色的名称,如果能将同一色彩的物品归类挑出来,那么在色彩辨认上便不存在问题,学会给色彩“冠名”是迟早的事情。

色彩认杂了

小巧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记忆力也非常好,卡片上的字,歌谣听两遍就能背能唱,但在色彩的识别上却让家长很伤脑筋。妈妈为教女儿识别色彩准备得很充分,红黄蓝绿黑白各色卡片轮番上阵,但小巧就是不“感冒”。当时教的时候也能识别出来,但过一会儿再考她,要么胡乱地回答一气,要么都答成黄色。开始妈妈以为她是淘气,逼急了,小巧吧嗒吧嗒地掉眼泪。看来孩子真不是故意的,可这比故意淘气更让人担心与犯愁!

家长对策

色彩是美的,鲜艳的色彩也是宝宝喜爱的。但美好的东西一旦与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结合起来,就会引起宝宝本能的反感。宝宝可能不喜欢成人给他们喜爱的色彩冠以枯燥的“××色”的怪名字;有的家长倒是结合大自然的色彩来教宝宝识色,但教授各种色彩的时间间隔短,一堆名词一股脑儿地挤进宝宝的小脑袋里,宝宝对多数颜色形成浅浅的记忆,只会记住钟爱的色彩,于是西瓜也会说成黄色的。

一岁半左右的宝宝,主要是认识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家长要一样一样地强化,如:“妈妈穿的衣服是红色的,宝宝的小汽车是红色的,宝宝现在看的图片是红色的。”让“红色”与宝宝成为亲密的好朋友后,再帮宝宝引见其他颜色的“新朋友”。这样教的话,在众多“朋友”聚会时,宝宝也不会认错,相反,会很熟悉每位好朋友的“脾气”呢!(宝宝会举一反三地知道生活常识,如知道蔬菜多为绿色等。)

中间色有点难

妈妈想让来来当画家,因此在色彩的识别上狠狠地下了一番工夫,来来也争气,比同龄宝宝早一步认全了基本颜色。妈妈又趁机教他一些高级的知识:认混合色、中间色。但是来来遇到了困难,妈妈考他,来来回答出错几次后,对色彩认识也变得没有信心,说话时吞吞吐吐、犹犹豫豫的,竟然将以前滚瓜烂熟的蓝色与绿色说混。如果特意追问,来来得需要想想才能小心翼翼地回答,并且不确定地从妈妈的脸上去寻找答案。妈妈很困惑:孩子怎么倒退了呢?

家长对策

宝宝对颜色的识别是有规律性的:熟记了红—黑—白—绿—黄—蓝等基本色调后,才能识别紫—灰—棕等混合色。家长应遵循这一规律,呵护宝宝的兴趣,否则多元的色彩会给宝宝带来难题,增加了他的辨认难度,让宝宝对自己失去信心。

妈妈可以拿宝宝熟知的基本色调的颜料做教材,比如往红色里面加入黑色颜料,引导宝宝观察色彩的变化,由红变成暗红,渐渐地变成紫红、黑红。宝宝会在色彩变幻中充满了好奇。不要急于让孩子说出色彩的名称,混合色本身就是感觉色,成人尚且说不准,更不可苛求孩子,说个大略就可以了。当孩子对色彩兴趣盎然时,再引导他慢慢分辨混合色。

爱心小提示:

家长首先要做有心人,适时培养宝宝敏锐的色彩感觉,然后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有意识地教宝宝识别颜色,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宝宝对色彩的感知。最后一点家长要注意,不要急于要求四岁前的宝宝熟练地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来。只有遵循宝宝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