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升官,除了自己要有出类拔萃的才能,还必须拥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环境,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
在升职的路上,借梯登高是一种捷径,更是一种谋略,曾国藩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能够平步青云。
清代末年,升迁艰难、仕途难望,而出身“寒门”的曾国藩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这在当时的乱世中极为罕见。纵观当时清政府,湖南人中由科举取仕而获取阁学者仅有张小浦、季九师和曾国藩三人,而在37岁即被升为二品者,仅曾国藩一人。
做官最为忌讳的便是“十三不靠”,仅凭自己单打独斗,只会孤立无援、受人排挤,非但前途无望,还有可能丢掉顶戴、失去性命。
曾国藩年纪轻轻便官运亨通,其成功的奥秘便在于他善于“借人之力,争到官位”,所以他才能一帆风顺,创造了九年连升十级的奇迹。
官场多艰难,越是走向高位,人际关系就越是复杂,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友道”了,而已经打上了互助、互利的印记了。曾国藩一路冲杀,从乡野之民成为二品大员,在中央十余个部门任职,在地方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可见,他的人际关系之复杂。也正是这些人际关系,为曾国藩的仕途之旅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升官的机会。
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先后任太子少保、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极受道光的恩宠,大凡复试、殿试、朝考、教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他都参与衡文之役,所以他的门生遍布朝廷内外,知名之士多由他援引。
曾国藩戊戌年会试,考官即为穆彰阿。曾国藩得中,两人便有了师生之谊,他便抓住这样的机会,常以求学为由与穆彰阿往来。因曾国藩勤奋好学,也颇有才干,所以深得穆彰阿的赏识,也处处得到穆彰阿的关照。
1843年,曾国藩大考,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索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随即将诗赋誊清,亲自送往穆府。这一次的拜访成为曾国藩迅速升迁的契机,自此之后,他几乎年年升迁,岁岁加衔,五年之内由从七品跃到二品。
的确,曾国藩够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他的学有所用是建立在“借人之力”的基础上的。曾国藩在京期间,把握住了有利于自己的机会,结识了很多对他有利的朋友。
在京城,无论在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在文化中心,曾国藩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朋友不仅在学业上相互切磋,在事业上也是互相扶持。更重要的是曾国藩很善于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关系“争到官位”,使自己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曾国藩在道光朝倚重穆彰阿、咸丰时倚重肃顺、同治时期则倚重恭亲王,等等,这些都是他善于“借人之力,争到官位”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