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与人为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让善良的人得到他人的尊敬和钦佩。然而,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又绝非是一种虚伪的资助,它是一种博大的关爱,是一种无形的相助,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官场中,与人为善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好心情,更重要的是会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国藩本是一个文官,迫于朝廷的委以重任,也迫于自己报国心切,他义无反顾地弃笔从戎,走向了充满血腥的战场。于是,很多人便将其形象定位为凶神恶煞的样子,甚至还为他取了“曾剃头”的绰号,给曾国藩钉上了“恶人”的烙印。
其实,战场上的曾国藩虽然冷酷无情,但官场中的他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非常注重与人友善,并极力主张好心一定有好报。
他善心对待士兵,让一支坚强的湘军“拔地而起”;他善心对待同事、下属,使得人心所向,深得民心;他善心对待家人、亲戚,使得家庭充满和睦、祥和。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同样也是宽容自己。曾国藩把与人为善作为同他人相处的润滑剂,同时,他也获得了众人的青睐。此外,曾国藩还不曾将善心丢弃,时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28岁时,曾国藩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在京为官的数十载生涯。虽然远离自己的家乡,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他却没有失去自己的习性,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困难亲戚及读书人士,甚至是乞丐。
看到他们生活的贫苦,曾国藩没有忘记伸出援助之手。虽然身为朝廷的高官,但事实上他的俸禄却非常低,生活也并不宽裕,每年还需要靠借债来维持生计。然而,就是在自己生活条件还如此贫困的情况下,他却能时刻想到帮助别人,为别人分忧解难。
好心一定有好报,曾国藩谨记在心,在他的官场生涯中,他把“善”运用到了实处,充分发扬了与人为善的精神。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曾国藩做到了用自己的善良之心对待一切,因而,他获得了广泛的人际关系,并且深得民心。
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与人为善者可以如水一般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与人为善就是要善心待人,善心待物,善待一切。曾国藩对同僚友善,对下属爱护,他把与人为善看做立足官场、取得成功的保障。
当然,他的真心和友善,换回了同僚的帮助,士兵的忠诚;换回了湘军的气势磅礴;换回了大清朝的稳定;也换回了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