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延伸拓展的文学(4)

在网上有很多匿名写作者,带着马甲写作也是作者身份变化的一种;光是网名和笔名就完全不一样,笔名大多两个字,而网名常常四个字甚至五六个字。很多网上的匿名写作者在获得广泛认同之后才露出真实的身份,2008年汶川地震后流传的那首《孩子,抓紧妈妈的手》,作者真实的身份很长时间内都以匿名的方式被传播。

第二,文学的载体在延伸,在发展。原先承载文学的载体比较单调,主要集中在文学期刊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家的成名之路都是以期刊作为跑道的,今天期刊固然是文学的跑道,但网络、图书、博客、影视也同样成了文学的跑道,在这些新的文学通道上,已经成长了一批文学新人,传统的作家、传统的文学也开始正视这些新的跑道的功能。2006年风云突起的博客写作,不仅让很多的网络文学青年迷恋,同时也聚集了一些知名作家。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民间诗歌浪潮,通过转帖的方式被人们迅速传播,成为继天安门诗歌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震撼民心、表达民意的诗歌运动,让沉寂多年的诗歌在一夜之间复苏。这比我们的诗人和诗歌刊物去呼吁拯救诗歌要有效得多。还有起初在国外流行在国内也渐渐兴起的手机小说,通过手机这一更快捷、更方便的载体来传递小说,谢望新的手机小说《中国式燃烧》虽然只是尝试,但表明传统的作家也开始对新的文学载体进行运用。

在线写作也是值得关注的真正的网络文学。以前的网络文学基本上还是书面文学网络发表,而在线写作则是海量的、变化的、不确定的和未知的,它势必比较粗糙,但又是和读者互动的、鲜活的、不规则的。这样的文学在脱离了三审制度之后,更自由也更无序了。这无序正是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有诱惑力的原因。罗兰·巴特曾经想制造作者已死、读者诞生的理想文本,但没有真正实现,《恋人絮语》这一实验文本也没有得到认可。今天通过网络这一理想得到了完美地实现,网络的开放性和共时性为开放文本提供了硬件,通过读者(网民)的及时介入和随意发挥,罗兰·巴特说的读者真正诞生了。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有了发挥创造的可能,这也就是今天网络文学为什么火暴的原因。有一个困扰出版社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一些网上火暴的作品变成图书以后,销路平平了,因为那些在网上火暴的作品有共时性参与的功能,变成图书以后参与功能丧失了,读者成不了作者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