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上海滩的烟土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国际社会突然宣布戒烟,“万国戒烟会议”将在公共租界举行。
杜月笙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屑地一笑。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些洋人怎么会真心实意地想戒烟呢。从烟土生意里,他们捞得比谁都多。这次召开所谓的万国戒烟会议,不过是走走过场,给自己立一个外表鲜丽的牌坊,并借机收受更多的贿赂罢了。
所以,杜月笙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只是派人查明负责禁烟的洋人名单,然后按例每人送上不菲的光洋。
杜月笙本以为在一场闹剧后,事情也就收场了。可没想到的是,就在万国禁烟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北洋政府为了讨好洋人,也为了缓和国内丛生的矛盾,居然也不甘人后,颁布了一道戒烟令:“鸦片危害最烈,已经明颁禁令,严定专条,各省实力奉行,已著成效,唯是国家挽回积习,备极艰难。所有前次收买存土,业经禁令汇集山海地方,克期悉数销毁??致私种、私运、私售,均将厉禁,并当各禀刑章,勿贻伊戚。”
单单颁布了戒烟令还不算,大总统徐世昌还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张一鹏担任禁烟专员,前往上海负责戒烟的事宜。
在张一鹏来上海的前几天,杜月笙的徒弟谢葆生就把这一消息报告了他。
听到消息后,杜月笙的眉头微微一皱。
他本以为,北洋政府也就是发个戒烟令凑凑热闹,没想到还真派人来了,而且派的还是大总统的心腹之人,可见,北洋政府这次是想动真格的了。
不过,杜月笙并不害怕,他知道,即使北洋政府动真格的,为的也不过是讨一个好名声,以收买民心,不可能把上海滩的烟土生意赶尽杀绝。真要那样,连洋人也不会答应。
谢葆生看到杜月笙皱眉头,赶紧说:“师父,我听说沈杏山那边已经准备了一大笔钱送给张一鹏,咱们是不是也得准备应付一下?”
杜月笙舒展开眉头,答道:“应付自然是应付的。不过,不单单只有送钱一条路。”
谢葆生有些不解,在他的意识里,在上海滩要解决一件事情,除了钱,还有别的路吗?
杜月笙微微一笑,吩咐道:“你派人去查查这个张一鹏的底细,包括个性、嗜好,尽快报给我。”
谢葆生领命下去了。
其实,此刻的杜月笙心里已经谋定了一个大计策,他觉得张一鹏的到来,不仅不是件坏事,只要为他所用,还可能是个机会,他可以借张一鹏之手扳倒实力雄厚的沈杏山,从而独霸上海滩的烟土生意。
所以,他要摸清张一鹏的底细,然后跟他攀上交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既能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烟土生意,又能打击对手。
一天后,谢葆生带来了探查的消息,其中有一条令杜月笙眼中一亮:张一鹏不甚贪财,但好色却是出了名的。
杜月笙一拍大腿,说道:“这就好办了。”此时的他,就像个胜券在握的将军,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几天后,张一鹏如期来到上海。
张一鹏一到上海,就被沈杏山率领的烟商们团团围住,又是送钱,又是宴请,好不热闹。而此时的杜月笙,知道无法跟沈杏山竞争,只是派人象征性地送去贿赂的光洋,而自己却迟迟不露面。
就像下围棋一样,杜月笙使的是后手,他要后发制人。
果然,大宴小宴的几天下来,张一鹏就有点腻了。他是来禁烟的,不是专程来吃宴席的,他需要有禁烟的成果向大总统展示。但每当他跟沈杏山等人谈起禁烟的事宜,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搪塞下去,根本不给张一鹏了解上海烟土生意的机会。本来,张一鹏希望这些人能助他一臂之力,禁掉几家有名的烟土行,以博得禁烟功臣的美名,但几天下来,张一鹏失望了。
几天之后,大为不悦的张一鹏干脆推掉了沈杏山们的宴请,闭门不出,苦思禁烟之策。
这时候,杜月笙感觉到,是自己出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