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区管理:机制魅力(5)

(2)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双向沟通机制。

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做是一种广义(涵盖沟通、传播在内)的信息互动。一方面,社区事务、城管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需要通过社区公开与社区宣传在居民群体中实行传播;另一方面,居民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提议也需要一个宽松、开明的渠道得以上传,从而实现良好有效的社区沟通机制。社区沟通不畅会降低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也会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不高。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社区的宣传工作虽然较好,但整体的沟通互动机制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民意反馈的接纳出现问题。换而言之,不少居民认为管理者和政府并不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想法与心声。有理由相信,社区民意上传机制的不完善与居民对社区管理兴趣低、参与少的现状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政府和有关机构很少主动征求居民对社区管理的看法,居民也没有积极表达态度的意愿,于是这最终只能构成一个不利于社区管理进步的恶性循环。

但随着现代居民的维权意识以及对信息公开和意见表达的愿望不断增强,同时也为了促进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社区管理机构理当顺应时代要求,使社区管理事务信息更加公开,并增加居民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会。

具体来说,健全社区沟通机制、加强社区宣传效度的工作应该首先在新社区(此处指2000年及以后建立的、自购商品房等新社区)中展开。因为新社区在社区信息互动的程度上要低于老社区,而且由于社区沟通机制的完善往往伴随着社区内较和睦的居民关系,所以新社区在调节居民矛盾的作用上也不太显著。而对老社区来说,加强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弥补当初社区设计时可能存在的疏忽则是提高社区管理质量的首要任务。

(3)因地制宜,整合协调社区管理组织。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因此不可能存在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社区管理模式。所以,就出现了数种比较重要的模式。但无论是哪种得到肯定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中都存在除了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之外的其他社区管理组织,如沈阳模式的四大组织结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上海模式包含城区管理委员会在内的三级管理结构,深圳模式中特别成立的社区工作站等。具有优点的社区管理模式都具备比一般社区更多的社区管理组织,因为这样的结构更能保障民主和自治的施行,这一点在国外的社区管理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证实。对北京社区来说,如何根据城市的特点,在社区基层建立和发展各种社团或组织,继而培养居民参与社区共同管理的热情和兴趣,对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以及促进社区沟通都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对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这三个在大部分社区中都直接关系着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机构来说,应当调配好三者在施行社区管理方面的关系。因为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作为社区业主直接代表的业委会在日常生活中与广大居民的接触程度相当低,这只会造成不利于社区管理民主化和基层化的局面。政府带头让业委会管理,以及让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将能够在客观上加速居民社区意识的形成,促使居民逐步承担起政府下放的社区管理权力。

读书导航